正文 第23节
嫡子归来 作者:黄大侠
第23节
三月二十一日,在经历了十几日朝堂上的争执后,三皇子李绍钧作为代表着皇帝李崇浩的特使,率领着近百名随从,在五千将士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前往西北,与塔鞑部落首领宁古汉会面。
与此同时,京城某处原本正热火朝天动工的府邸里的匠人们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里面那些初具雏形的亭台楼阁均被毁成碎砖断瓦,一片狼藉。
而老百姓们则惊奇地发现,本来在京城里仗着英王而横行霸道的几家公子哥都消停了,甚至连英王的名号都没有再从他们口中听说过。
宫中,李绍锦因为李崇浩一句“闭门思故”,只能坐在书房里,听着手下人收集起来的消息。当他听说李绍钧昨日已经动身前往西北,声势之浩大,远非当日他可比拟之时,不由发怒,一挥手便把手边的琉璃盏打到地上。
“好一个李绍钧,好一个郭湛安!”李绍锦气得咬牙切齿,“这厮分明就是陷害于我,父皇为何没有认清他们的嘴脸!”
手下跪在一旁低着头,心中叫苦不已。
好在李绍锦并不指望这几个手下能附和自己,将屋中所有能摔的都摔得粉碎后,李绍锦总算是消气了。
他厌恶地看着满地的狼藉,喊来内侍:“来人,把这地方收拾一下。”自己则头也不回地离开这书房。
几个手下对视了一眼,赶紧起身,跟着李绍锦去了隔壁的书房。至于那些内侍,则手脚麻利地把一地的碎片扫进簸箕里,又拿来抹布将这书房的地一寸寸擦过来,免得有碎片遗漏,扎到李绍锦。
有内侍问道:“贾公公,要让内务府再送些过来么?”
贾公公是宫中的老人,在后宫跌爬滚打了几十年,看得要比其他内侍都远。
他摇摇头,说道:“四皇子如今闭门思过,昨天三皇子离京,今日四皇子的殿所就要替换那么多东西,传出去岂不是摆明了告诉众人四皇子心中不悦么?而且现在宫务不在柳嫔娘娘手中,要内务府的人再送东西过来,就会让蔡妃等人知道,对柳嫔娘娘和四皇子都不利。你们,把这些东西分成几堆,一人领一份,都埋去隐蔽的地方,别让人发现了。”
内侍们领命,按照他吩咐的去做不提。
而贾公公自己又出去让人给李绍锦泡杯安神的茶,自己亲自送过去。
等贾公公进书房的时候,李绍锦那些手下们都已经离开。他低着头,也不说话,只是奉茶给李绍锦。
李绍锦刚狠狠发了一通火,口干舌燥,此时见到这杯茶,不由感到一丝欣慰:“贾丑年,也就只有你懂我。”
贾公公笑着说道:“我陪着主子十几年了,说句不敬的话,我可是看着主子长大的,谁都可以不懂主子,但我不行。”
李绍锦喝了口茶,舒了口气,感叹道:“可惜啊,你是个阉人,阉人除了伺候人,还能做什么呢?”
贾公公依旧是笑着:“阉人有阉人的用处,我虽然不能成为主子的马前卒,可伺候主子的起居我还是能做的。把主子伺候得舒心了,让主子能心无旁骛地做大事,那也是大功劳一件。”
李绍锦皱起眉头,说道:“现在我哪里还有机会做什么大事。我本来一个好好的二品亲王,又被打回原形,成为了一个光头皇子。头一个封王的皇子?我还是头一个封王两个月又被贬的!”
贾公公忙劝道:“主子听我一言,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主子如今只是一时失意,以后必将有起复的机会。若现在太在意这点成败,那不就是便宜了三皇子了么?”
这话正好就落进了李绍锦的心坎里,他看向贾丑年的目光里不由带着三分赞许:“没想到你一个阉人,连这些圣人说的话都懂。”
贾丑年依旧是笑着说道:“跟着主子这么多年,总要学些好不是。”
李绍锦只觉得心中畅快无比:“你说得对,现在只是一时的得失,我太在意了,那就等于是便宜了李绍钧。我还有母妃,还有外祖父,还有舅舅,还有那些大臣和富商的支持,没道理斗不过一个死了娘的李绍钧!”
此时,李绍锦口中死了娘的李绍钧正在前往许州的路上。
他们一行人人数将近百人,后面还有五千的将士随行,速度不免就落了下来。
李绍钧在歇脚的驿站里看着地图,说道:“按照现在的速度,等我们到许州,都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草原上的情况多变,那个塔鞑首领恐怕等不了那么久。”
这次率领五千将士的是大将樊季,他听李绍钧这么说,不由担心起来:“三皇子,陛下有旨,要我们务必保护三皇子的安危。现在虽然行路缓慢,但是最安全的。”
之前李崇浩派了羽林军跟着李绍锦,却依旧被李绍锦钻了空子,瞒着羽林军一众人等与那些商人会面,收受了大量的贿赂。当然了,李崇浩并不知道李绍锦从那些商人里拿了多少好处,他只是觉得羽林军人数太少,没有注意到李绍锦那些小动作,才害的自己被李绍锦蒙蔽,封他为英王,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来。
李崇浩吸取教训,这次干脆派了五千人,美其名曰担忧自己唯一嫡子的安危,实则不过是担心李绍钧学他的弟弟,也来一个欺上瞒下。
至于那些本来跟着李绍锦去西北的羽林军众人,在李崇浩看到宁古汉的亲笔信后全数被发落了。樊季是知道这件事的,现在他还以为李绍钧要用这个当借口,甩开他们这些人,他当然是不答应了。
李绍钧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闻言一笑,说道:“樊将军说的有道理,我也不是不怕死的,当然要你们跟着了。不过,我担心的是塔鞑首领等不了那么久,等我们辛辛苦苦到了西北,他早就离开了怎么办?这样,樊将军你点一些人,护送我快马去西北,至于其他人,还是按照原本的速度行进。那塔鞑首领见了我,想必能够多一些耐心。”
樊季仔细想了想,李绍钧这个主意并不是为甩掉他,倒是可以同意。
“还请三皇子早些休息,我现在就去点人手,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
就这样,李绍钧和樊季等人先行一步,剩余的人以礼部侍郎江波为首,按照原本的计划跟在他们后面,双方在许州会面。
快马加鞭十一日,李绍钧等人的到来打了谢秉等人一个措手不及。后者得知李绍钧等人已经进入许州,慌忙放下手中的公务,召集一干人等到府衙门口迎接。
“不知三皇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三皇子恕罪。”
马背上的李绍钧并不在意,反而笑着说道:“谢大人何罪之有?难道处理公务都是罪过了不成?倒是我们,比原本预定的早了不少,给谢大人添麻烦了。”
“哪里的话,”谢秉悄悄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道,“三皇子一路辛苦了,这下榻的后院虽然已经收拾出来了,但味道还没散完。这,三皇子,若是不嫌弃的话……”
“无妨,能有什么味道?又不是新漆了一遍。”李绍钧爽快地打断了谢秉的话,“谢大人,我们先进去再说。”
谢秉这才想起来,他们这都还在府衙门口呢!虽然这周围都被肃清了,但不远处还有好奇的百姓在围观,他赶紧把李绍钧众人迎了进去。
等李绍钧在主座坐下,喝了口茶,谢秉才缓过神来,又问道:“殿下,当真是要住在那?”
李绍钧笑着反问道:“要不然我住哪?”
谢秉只当李绍钧是在问罪,忙回答说道:“若是殿下不嫌弃,我可以把我的卧室收拾出来。”
李绍钧见他这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便故意粗声粗气问他:“难道你屋子里就没味道了?”
谢秉忙告罪:“是我考虑不周,还请三殿下恕罪。”
“行了行了,”李绍钧见谢秉唯唯诺诺的样子,有些烦了,“你都请了几次罪了?不过就是住一晚上的事情,没必要弄得那么声势浩大。明日我就要去边城见塔鞑的首领,也不知道几日后才回来。你要是有心思想这些,不如先让人替我们准备沐浴的热水,还有其他人住的地方。五十位将士跟着我日夜兼程,也累了。”
谢秉忙应下:“三殿下说的是,我立刻去让人安排众位将士歇息的地方。三殿下,驿站如何?”
他只当李绍钧想避开樊季等人,才有此一问。而李绍钧却说:“不用,和我一个院子就行了。尤其是樊季将军,他是父皇钦点保护我安危的,我住在府衙里,他们去住驿站,让父皇知晓了,岂不是给他们招惹麻烦?”
谢秉这才想到这一层,他刚想请罪,可想起之前李绍钧的不耐烦,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只说自己现在就去办,便匆匆离开了。
这时候,一直站在一旁的郭湛安才开口说道:“三皇子一路辛苦了,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塔鞑几个部落的情况,还请三皇子过目。”
李绍钧接过,说道:“郭大人离开京城历练了一年多,倒是长进了不少,起码知道要尊重我。”
郭湛安失笑:“三皇子少来揶揄我,倒是你,还没来得及恭喜三皇子。”
“何喜之有?”
“英王因为塔鞑而封王,三皇子难道不羡慕么?”
“自然是羡慕的,”李绍钧说道,“哦,不过差点忘了提醒你,你以后可别称呼我四弟为英王了。前些日子父皇震怒,将他的封号给拿回去了,如今只能以四皇子或者四殿下称呼了。”
郭湛安一点都不意外。在他知道是李绍钧要来西北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计谋成功了。获封两个月的亲王,说没就没了,足以见得向来要面子的李崇浩有多少生气。
两个人又聊了几句,交换了京城和西北的情况,樊季就来了。
“三皇子,谢大人说三皇子让我住在您旁边的屋子。”
老实说,樊季来的时候就有些担心,进了许州,有那郭湛安在,李绍钧和郭湛安二人会不会合谋把自己和李绍钧隔开,暗地里做些小动作。所以在从谢秉口中听说了这件事,惊讶之余他忍不住跑过来向李绍钧求证。
李绍钧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没错,樊季将军住在我边上,我才能安心睡觉不是?免得半夜三更有什么刺客跑进来杀我。”
樊季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他只知道李绍钧并没有刻意避开自己,便笑着说道:“多谢三皇子的信任,樊季一定会护住三皇子的安危!”
李绍钧点头道:“有劳了。”
郭湛安听着两人的对话,知道这樊季恐怕是李崇浩派来监督李绍钧的,不愿给李绍钧惹麻烦,便说道:“三皇子,有关塔鞑的消息都在这上面,我就不打扰三皇子休息,告退了。”
李绍钧应道:“多谢。我听说你收了个义弟,改天把他带过来,让我见见。”
郭湛安一愣,说道:“我先替我义弟谢过三皇子。”
他担心李绍钧还要多问霍玉的情况,赶紧离开。
其实,在听说李绍钧要来许州的时候,郭湛安便心中一紧,不知道该不该把霍玉的身世告诉他。
他翻来覆去想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先把这个秘密压下来。
先不说就凭着玉佩和那张纸,李绍钧会不会信。如今李绍钧和李绍锦二人斗得难解难分,李崇浩虽然偏心李绍锦,可李绍钧有嫡子的身份,又从未犯下大错,李崇浩也不能随便封太子。
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当年的六皇子没有死,郭湛安几乎不敢想象霍玉会遭遇什么。
别说改日带给霍玉去见李绍钧,郭湛安真是恨不得让霍玉一辈子都不要和宫中的人有接触。
☆、第88章 棋子
休整了两日,李绍钧便带着樊季等人前往边城。在那里,宁古汉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
又过了五日,大部队终于到达许州。他们就没有李绍钧那么幸运了,军队在城外扎营休整,而其余随行官员则在驿站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前往边城,与李绍钧等人会和。
郭湛安并不清楚李绍钧是如何与宁古汉协商的,只是在十天后从谢秉那听说了了李绍钧要回许州的消息。
过了三日,一行人才浩浩荡荡回到许州。郭湛安和谢秉一起站在府衙门口迎接,见从马背上下来的李绍钧虽然黑了些,但精神很是不错。
五千将士自然是不能进许州的,依旧是在城外安营扎寨,只有樊季领着一支队伍一路护卫进许州。
不过,相较于初来许州的时候,樊季的态度明显改变了不少。他看向李绍钧的目光中没有了之前的怀疑和警惕,甚至在随李绍钧进了府衙后,就带着自己的士兵下去休息了,摆明了是不再监视李绍钧了。
郭湛安有些意外:“不过几天功夫,就把人收服了?”
他和李绍钧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又沾亲带故,所以没有其他人的时候,郭湛安说话很直接,直接到足以让礼部尚书活活气死。
“不过是示好罢了,”李绍钧看得清楚,“这次回去,岳安他们肯定要想办法替我捞个亲王当当,起码也是个二品的。”
“岳相亲自出手?”郭湛安有些担心,“万一被皇帝发现岳相是支持你的,岂不是得不偿失?”
“无妨,”李绍钧很有把握,“老四不过就是弄了个通商的集市都能封亲王,我这次可是从塔鞑那抢了不少好东西,按照岳安平日里的作为,自然要出声。”
郭湛安见李绍钧说得斩钉截铁,信心十足,便放心了,不由问道:“都捞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李绍钧将随时携带的条约拿出来,交给郭湛安:“称臣纳贡是免不了的,边城往西五百里,等宁古汉夺得塔鞑大权,成为塔鞑的大首领,这片地就是我们的了。”
郭湛安一挑眉,问道:“他答应了?”
“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他还指望着我们出钱出人出力,就算现在让他认我做爹,我估摸着他都会答应。”李绍钧一笑,说道,“我听边城的将士们说,这段时间塔鞑的小部落都不容易。开春了,那些大部落都忙着抢地呢,要把草最肥水最清的都占了。这些小部落没办法,都龟缩在最偏僻的地方。”
郭湛安这些天为了避嫌,都没有特地去打听过塔鞑的动静,如今听到李绍钧的话,才意识到宁古汉当真是走投无路了,不由可惜道:“早知道他已经山穷水尽了,当日我就该开多点的条件。”
李绍钧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是强盗么?我说我要地的时候,他差点没跳起来活吃了我。不过,这个人野心不小,只怕有一日他如果真当上了大首领,就要翻脸不认人了。”
郭湛安早有准备,给了李绍钧一个人选:“你在边城的时候,可曾听说过查打这个人?”
“查打?”李绍钧仔细回想了一会儿,说道,“似乎听说过,好像也是个塔鞑小部落的首领,正和其他几个小部落的首领商量着联合起来对抗那些大部落。不过,前些日子有一个大部落的士兵把他们那个联盟给冲散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郭湛安说出自己的打算:“查打这个人,心眼没宁古汉那么多,眼界没宁古汉那么长远。冬天的时候,他为了族人能活下去,连塔鞑草原上珍贵的铁矿都拿出来和我们换取过冬的食物。”
李绍钧有点明白过来了:“你的意思是,等宁古汉把其他几个大部落打下了,在他成为大首领之前,让查打成为大首领?”
“没错,”郭湛安分析道,“查打这个人,让他打天下是不可以的,让他做个中庸首领倒是正好。宁古汉这个人心眼太多,又有手段,如果让他当上大首领,必然会脱离我们的控制。查打就不一样了,只要我们能够威慑住他,拿捏住他的软肋,只要我们不太过分,他不会和宁古汉那样反抗。”
李绍钧听了郭湛安的分析,很是心动:“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要埋下查打这颗棋子,否则他傻兮兮地去和那些大部落打,半路被其他人给截了,我们可就没那么好的人选了。”
郭湛安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查打这颗棋子不能现在就折损了。其实,我已经物色好一个人选,就等着你过目了。”
李绍钧忙问:“是谁?”
郭湛安说道:“是我托许州姜言年家的酒楼老板找来的,这个人叫田耿,他的父亲是许州境内的猎户,母亲是个塔鞑人。他长相随了他的母亲,混进塔鞑部落里在相貌上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怀疑。而且,田耿的母亲因为怀了他,被自己部落的人认定是叛徒,将他母亲逐出了部落。田耿的母亲怀着他,一路颠簸,历经不少磨难,总算是和他父亲重逢了。不幸的是,田耿八岁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去打猎,被两个塔鞑人给活活打死。田耿因为人小,躲在旁边没做声,才侥幸捡回一条命。田耿恨透了塔鞑人,让他去做我们的内应,不过担心会叛变。”
“倒是一个可怜人,”李绍钧感叹了一句,又问道,“这人品行信得过,其他的呢?别是个傻大个,到时候把我们都给卖了。”
郭湛安笑着说道:“田耿是我选的人,你说呢?这人聪明着呢,我暗地里去见过一次,人聪明,又懂得随机应变,而且还上过两年学,读了些兵书。其实也不需要他多做什么,只要能看着查打,别让查打自己冲上去害死自己就好。若是太出挑了,反而容易让人生疑。”
李绍钧放心了,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要赶紧想办法让田耿混进查打的部落里。还有,宁古汉那边,他主动要求我们派人过去,你说,派谁好?”
郭湛安早就想过了,说道:“最好是我们的人,看着宁古汉,免得他暗地里有什么小动作。不过,这件事皇帝肯定是要知道的,到底选谁还是要看他的意思。”
李绍钧点头道:“我懂了,是我太着急了,这件事我不便插手,让岳安他们看着办吧。对了,我打算在许州休整两日,把你那个传奇的义弟带过来让我瞧瞧。”
郭湛安心中一紧,脸上则依旧是笑着:“我那义弟哪里传奇了?聪明倒是聪明,但就是一个普通的孩童。他胆子小,又没见过皇亲贵族,你就当是卖我一个面子,别吓唬他了。”
“怎么就吓唬他了?我又没长着三头六臂,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再说了,他可是见过皇亲贵族的。”
郭湛安一惊,还以为李绍钧知道真相,脸上险些就要破功。
好在他还是稳下心神,故作不知,问道:“你说的是谁?”
“我那个好叔叔梁王呗,”李绍钧说道,“去年你在山中遇伏,不是正好被梁王撞到了么?他回京后,向父皇禀明了一切,还夸赞你那个义弟知恩图报,年轻虽然小,却敢替你挡刀。啧啧,你是没看到他那样子,真是恨不得把你那个义弟抢过来给自己当儿子才好。对了,你那个义弟叫什么来着?”
“霍玉。梁王谬赞了,玉儿年纪小,不懂得生死的道理,这才敢替我挡刀。”郭湛安漫不经心地回答道,脑子则转得飞快,猜测梁王说这话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如果郭湛安不知道霍玉的真实身份,他大可以猜测梁王这么说,要么是为了拉拢他郭湛安,要么就是纯粹这么一说,并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可他现在已经知道霍玉是六皇子,坊间传言,那六皇子的长相像先王,而梁王可是见过先王的人!
莫不是被梁王发现了!
李绍钧见他沉默,也懒得再多费口舌,大手一挥,说道:“行了,不管怎么样,明天带你那个义弟来见我。”
郭湛安心中百般不愿,但李绍钧已经放下话,他实在是拒绝不得。
郭湛安满腹心思,并没有注意到身后李绍钧那狐疑的目光。
“这家伙,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李绍钧喃喃自语,更加坚定了要见霍玉的决心。
郭府里,知道三皇子李绍钧点名要见自己的霍玉很是紧张:“哥哥你该不会是故意吓我的吧?三皇子怎么知道有我这个人呢?”
郭湛安说道:“还不是你自己闹的,非要替我挡刀。这下好了,名声都传到三皇子耳朵里去了,以后还敢不敢?”
霍玉知道,郭湛安这是借机教育自己,好让他以后别再做这些事了,不由笑道:“哥哥不是时常教育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么?哥哥你想想,三皇子知道的都是哪些人啊,全都是皇亲贵族,或者是高官富商,我霍玉文不成武不就的,能在三皇子心里占了一席之地,岂不是占了大便宜了?”
“净瞎说!”郭湛安在霍玉额头上敲了一下,复而叹了口气:“罢了,这三皇子你是必须去见的了。今天早点休息,明日我带你去府衙。记住了,见到三皇子,他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别多说,更别多做。”
霍玉点头道:“我记下了,哥哥放心。”
第二日,郭湛安便不情不愿地带着霍玉去了府衙。
霍玉是头一次被皇子召见,紧张兴奋了一个晚上,现在其实有些瞌睡了。可他又不能睡,只能把手藏在衣袖里,悄悄地掐了下自己的掌心,好让自己清醒一些。
李绍钧已经用过早饭,正坐在那等着霍玉。等郭湛安领着霍玉行了礼,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你就是郭湛安的义弟?”
霍玉抬着头,却是看着地,回答道:“回殿下,是的。”
李绍钧见他憨态可掬地模样,笑了起来:“行了,你别学那些姑娘家家的,把头抬起来,看着我。”
霍玉犹豫了一下,刚想扭头去看郭湛安的反应,又听李绍钧说道:“怎么,不听我的命令?郭湛安,你怎么教导的义弟?”
霍玉还以为李绍钧是真的要问罪郭湛安,赶紧抬头说道:“殿下,我抬头了。”
李绍钧不由抚掌大笑:“早就听姜言年说你这义弟好玩得很,果然如此。咦?”
霍玉见李绍钧盯着自己不说话了,还以为自己脸上有什么脏东西,抬起手快速抹了把脸,又恢复成原先的站姿。
“你这义弟,我是不是哪儿见过?”
郭湛安暗道一声不好,忙回答道:“三皇子说笑了,我这义弟自幼长在桐花县,和我一同来许州算是头一次出远门。三皇子远在京城,哪里会见过他?”
“桐花县?”李绍钧说道,“我的确没有去过那。哦,对了,我记得当年母后带着弟弟去过桐花县附近的地方,可惜……”
郭湛安更为紧张,他知道,李绍钧说的,就是霍玉被丢弃的那次巡游!
他不敢让李绍钧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赶紧说道:“玉儿从未见过三皇子,如今让三皇子想起往事,是玉儿的错,我替他向三皇子赔罪。”
李绍钧摇摇头,说道:“我怎么会迁怒与他?不过是想起母后和弟弟。罢了,今天就不说这些了。我看你这义弟很是投缘,他年纪小,在许州并没有什么好的学堂,不如随我回京,由我来安排他进山居学堂念书,正好你也能安心在许州办差。”
霍玉一听这三皇子要把自己和郭湛安分开,急得忘了先前郭湛安的叮嘱,忙说道:“殿下,我这个人不怎么爱念书,别把我送去学堂了。而且,我人笨,总是惹先生不高兴,进学堂会被先生打手心的,就哥哥不嫌弃我。还、还有,我不会给哥哥添麻烦的,殿下放心。”
李绍钧只是看在霍玉投自己的眼缘,好心才这么一说,如今被霍玉当场拒绝,不免就不悦了。
郭湛安一见李绍钧的脸色,就知道不好,忙替霍玉赔罪:“殿下恕罪,玉儿生长在草莽之中,并不是故意顶撞殿下的。”
霍玉这时候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下跪:“还请殿下恕罪。”
李绍钧有些无力,更多的却是羡慕:“行了,我还没说话呢,你们兄弟两个倒是齐心。霍玉,你先回去吧,我和你哥哥还有事要商量。”
郭湛安心中松了口气,说道:“殿下,玉儿头一次来府衙,人生地不熟,我让郝运送他回去。”
李绍钧点点头。
郭湛安得到李绍钧的同意,把霍玉领到门口,交代郝运出了府衙务必直接送霍玉回郭府,中间不要耽搁。
做完这一切,他才回去,和李绍钧商量如何把田耿安插进查打的部落里。
☆、第89章 秦王
正如李绍钧所料,当他回到京城,将此次的收获如实交给李崇浩后,朝堂上就响起了封王的呼声,甚至中间还有人认为李绍钧此举足以让他当太子。
李崇浩很是不情愿,一连几天早朝都没给群臣一张好脸。
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嫡出的三儿子,一来,姜后不是他喜欢的,是他迫于形势才立的,等他根基稳固后,姜后的每一次露面,都无异于在告诉众人他这个皇帝是靠着外戚才坐稳的,这姜后生下来的儿子他自然连带着就看不顺眼了;二来,李崇浩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不能建功立业,老老实实守着祖宗打下的江山就好。可他偏偏又不是一个安分的,总是管不住自己想着寻欢作乐的那颗心,如果立了太子,这太子哪一天起了心思,他这皇位可就不稳了。
李绍钧身为唯一的嫡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选,而李绍锦,生母是宠妃,母子二人都明白皇帝宠爱的重要性,相较于姜后和李绍钧,对李崇浩更多的是依赖奉承,李崇浩自然愿意多给柳嫔母子一些脸面。
所以,李崇浩偏爱李绍锦的原因除了他比较宠爱柳嫔以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愿自己的嫡子在朝堂上独放异彩。之前因为李绍锦的不成器,他一怒之下派李绍钧去西北与塔鞑首领谈判,为的就是狠狠惩戒给自己丢了脸面的李绍锦。如今李绍钧归来,他又后悔起当初的决定,想着这次如果是李绍锦去,那之前的过错都能一笔勾销,李绍锦依旧是二品亲王,而李绍钧则仍旧是一个光头皇子。
看着朝上群臣议论不休,李崇浩免不了想起自己早夭的六子,心中叹了口气。
那孩子的长相他早就忘了,自己之所以那么溺爱六子李绍钰,并不是众人所传言的那样,因为那孩子的长相像极了先帝。他就是看中了李绍钰的身份——又是一个嫡子,且比起自家哥哥来更受皇帝宠爱。
只要他从小把李绍钰养在身边,不让姜后和李绍钧与他有太多的接触,从小就给李绍钰灌输“他比亲哥哥更加适合做皇帝,只可惜他是嫡次子”的思想,再刻意让李绍钰深陷危机之中,把幕后黑手推到李绍钧身上,将来身为嫡长子却不受宠爱的李绍钧,和身为嫡次子又备受宠爱的李绍钰之间,免不了一场恶斗。
到那时候,他身为皇帝,高坐龙椅,瞧着底下的臣子们为此争吵不休,没有精力再留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等自己年事已高,再选一个好拿捏的做皇帝,自己退位做个大权在握的太上皇,岂不是天底下最快活的事情?
可惜啊,那孩子没这福分,出巡了一趟居然被奶娘给活活闷死。不过也多亏了这孩子的死,自己骂死了姜后,又打压了李绍钧和姜家,借机扶植起柳嫔和柳家,这十多年来才能过得如此舒坦。
朝堂上,岳安除了一开始提议给李绍钧封王以外,就一直没有再说一句话。他站在一旁,微低着头,好似朝堂上发生的所有纷争口角都和自己无关,实则他一直都在用眼角余光关注着龙椅上李崇浩的表情。
眼看着李崇浩越来越不耐烦了,岳安出列说道:“陛下,三皇子此举不仅功在当下,更是功在千秋,臣议三皇子封亲王。”
岳安毕竟是宰相,李崇浩多少要卖点面子,加上岳安这些年来的举动并没有任何偏袒李绍钧的,李崇浩不好像向其他人那样无视岳安,开口说道:“我还记得当日锦儿归朝,我一时高兴,封锦儿为英王。却不料不过数月,就有塔鞑首领书信告状,才知道锦儿犯下的大错。如今钧儿刚从西北归来,虽然和塔鞑首领签订了盟约,但不过数日的功夫,还是要从长计议。”
岳安一拜,说道:“陛下,三皇子此次前去,有礼部和兵部的数位同僚跟随,所签订的盟约内容也是众位同僚一一确认过的。”
李崇浩不悦:“你的意思是锦儿那是自作主张了?”
岳安面不改色,说道:“四皇子在西北的作为我们都没有亲眼看见,四皇子带过去的人也没有朝堂上的人。但三皇子不同,塔鞑称臣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这次跟三皇子过去的都是礼部和兵部的重臣。陛下,且莫让众位同僚寒心啊!”
言下之意,如果李崇浩不封李绍钧为亲王,那就是否认了跟着去西北的众多官员的功劳。
李崇浩大怒:“你是要逼迫于我么?”
岳安站得笔直,微微垂下眼帘,说道:“陛下明鉴。”
李崇浩眯起眼睛,盯着岳安上下打量,似乎在心里想着如何惩罚这个大逆不道的宰相。可他转而想到自从岳安当上宰相后,他寻欢作乐的日子里舒坦了不少,不像柳元亨做宰相那会儿,总是在自己兴头上的时候出面提醒,李崇浩又舍不得了。
至少,在找到下一个不偏袒李绍钧办事能力又强的宰相人选之前,李崇浩暂时还不想动岳安。
“岳卿言之有理,”想通了这一层,李崇浩话语间就没那么严厉了,“钧儿这次的确立了大功,和锦儿那次不一样,却是该封亲王。”
“陛下明鉴!”
“陛下英明!”
支持李绍钧的,还有那些中间派都纷纷附和,唯有支持李绍锦的几个官员脸上很不好看。但他们又怎么能让李崇浩改变心意呢?只能站在那,干巴巴地跟着附议,免得被人抓到把柄。
“传旨,三皇子李绍钧年轻有为,出使塔鞑有功,特封辅国亲王。”
此言一出,堂上哗然。
有官员出列道:“陛下,辅国亲王不过三品,三皇子是陛下唯一的嫡子,身份尊贵非凡。先前四皇子封的是二品的护国亲王,如今三皇子不过三品,实在是……”
“不公?”这官员不是岳安,李崇浩自然不卖面子了,干脆地说道,“什么嫡子不嫡子的,都是我的儿子,哪一个不是身份高贵?还是说,你心里头瞧不起锦儿?”
“臣不敢!”那官员连忙跪下,求饶道,“陛下明鉴,臣、臣只不过是觉得三皇子封三品实在是太低了。”
李崇浩冷笑一声:“你觉得?你算什么东西!”
官员再次求饶,这次是说什么都不敢替李绍钧出面了。
岳安皱着眉头,看着那不停求饶的大臣,心中暗道一声幸好。幸好李绍钧今日没有上朝,否则在这风口浪尖的地方,免不了要出声让贤,接了这三品亲王。
只是,就像这出头的大臣所说的,如果让李绍钧初封只是三品辅国亲王,那就矮了李绍锦一头,这可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但,话不能像这倒霉鬼这么说。
如今其他人都不敢再多说,只有岳安再次出面说道:“陛下,三皇子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却只封三品亲王,于情于理都不合,还请陛下三思。”
李崇浩按捺心中的怒意,说道:“岳卿,就是因为锦儿伤透了我的心,我才不能再像上次那样任性妄为,一封就是二品。先封三品,也好沉沉钧儿的心,日后再立下大功再做晋封。”
岳安深吸一口气,又说道:“陛下,当日不过是和塔鞑签订通商条约,身为使者的四皇子便封了二品亲王。如今三皇子作为特使,与塔鞑首领签订下万世盟约,如果只封三品,传到塔鞑那儿,岂不是摆明了告诉塔鞑我们不重视这次的盟约么?”
李崇浩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如今听岳安说了,不由一愣。
虽然他的确更加偏爱李绍锦,多次打压李绍钧,但他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帝王,还是知道这当中的轻重的。
塔鞑侵扰西北多年,好不容易塔鞑有首领愿意称臣,如果这件事没处理好,让塔鞑首领起了后悔的心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崇浩犹豫再三,还是退步了:“既然如此,就封一品镇国亲王。封号,封号容后再议。”
岳安闻言,率先拜道:“陛下英明!”
不管李崇浩再不愿,也不管李绍锦多愤怒,三日后,李崇浩正式下旨,封三皇子李绍钧为一品镇国亲王,封号秦。
许州,郭湛安接到李绍钧封秦王的消息,并没有什么惊讶,只是喊来贾欢,让他准备一份贺礼送往京城。
贾欢应了,犹豫了一会儿,又开口问道:“少爷,我们送过去的礼,可要按上京城老爷他们的名?”
郭湛安思考片刻,说道:“不用,你用我的名义就好,多准备一些西北风俗的。对了,别光用我的名义,带上玉儿。”
贾欢一愣,说道:“少爷,这用二少爷的名义,会不会不太好?”
郭湛安瞧了他一眼,说道:“行了,我自有分寸,这次记得加上玉儿的名义。哦,对了,这件事你让玉儿来主持,你在一旁看着,必要的时候提醒些就好。”
贾欢知道这是郭湛安特地为了锻炼霍玉才如此确定,既然自家少爷已有决断,他也不再多劝,领命去了。
等贾欢离开,郭湛安有些疲惫地闭上眼睛。
这次带上霍玉,无非是想让李绍钧对霍玉的印象有所改善——先前霍玉一口回绝了李绍钧的好意,这让身为三皇子的李绍钧很是不满。虽然郭湛安不愿意让李绍钧知道霍玉的身世,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份愧疚——毕竟自己怕是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出于私心,瞒着霍玉和李绍钧这两个当事人,郭湛安始终过意不去。
他甚至不敢去想有一日霍玉知道真相后的反应,还有两个人的感情。
让霍玉来负责这件事,一来是锻炼霍玉待人接物的能力,免得他日李绍钧荣登大宝后,他与霍玉回京,免得众多皇族高官,霍玉束手无策;二来嘛,也算是做出一些小小的弥补,让李绍钧的亲弟弟去准备送给李绍钧的礼物,多多少少让他自己心里也好过一些。
想到这,郭湛安不由苦笑。
他好端端一个探花郎,什么时候如此扭捏作态过?
不过是为了霍玉,也只是为了霍玉而已。
☆、第90章 妥协
李绍钧获封秦王,李崇浩就更加不愿意把人放出宫去,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让李绍钧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免得这从小就和自己不对盘的嫡子有什么小动作。
但太后偏偏就不同意了。她如今和李绍钧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李绍钧的得势与否,不光关系到她在这后宫能不能真正过得舒坦,更重要的是,李绍钧与她背后站着的家族利益息息相关。
这一日,太后终于沉不住气,趁着李崇浩来探望她的时候说起了李绍钧出宫建府的事情:“皇帝,钧儿年纪不小了,一直住在宫中实在不妥。依我看,改明儿给钧儿选个风水好的,建一座秦王府吧。”
李崇浩一愣,随后笑着说道:“母后不是最喜欢钧儿了么?朕平日里忙着国事,全靠钧儿替朕在母后面前尽孝,让他出宫建府,母后岂不是要寂寞了?”
太后摇头说道:“我一个老太婆子,总不能一直拘束着钧儿。他已经封了一品的镇国亲王,一直住在宫中,传出去丢的是皇家的脸面。”
李崇浩犹豫了一会儿,如果太后说是出于私心才提议让李绍钧出宫建府,他大可以搬出百八十个理由来回绝。可现如今太后将李绍钧是否出宫建府和皇家的颜面挂了钩,那可就要好好斟酌,想出一个同样体面的理由来否决了。
“母后言之有理,不过既然钧儿已经是一品亲王,他出宫建府的事情就不是我们母子二人家常的时候就能决定的了。”李崇浩决定先打太极,回绝太后这一次,之后再想办法,“这样,朕明日和礼部户部等人商议一番,决定好了再告诉母后,也好让母后开心开心。”
太后是李崇浩的生母,哪里会不知道李崇浩在打什么主意。今日她若是答应了李崇浩,那秦王李绍钧就一辈子是没有府邸的亲王了!
“这哪里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钧儿是我的嫡孙,你的嫡子,如今又是皇子里唯一一个有品级的一品镇国亲王。交给礼部户部那些人决定?我老婆子不同意!”太后说着说着,便低头垂泪,哽咽着说道,“钧儿这些年来过的是什么日子,皇帝,我想我也不需要再和你明说了吧?当年钧儿和锦儿两个人年龄相仿,便一同进书房念书。那么热的天,我去看望他们的时候,锦儿有三个内侍摇扇子,每隔一个时辰便休息,休息的时候还有一盏碎冰果子吃。我还听说,这碎冰果子每日都是不重样的。我那可怜的钧儿呢,年纪那么小,跟着的内侍年纪比他还小,小胳膊小细腿的,扇子都拿不稳,就只能拿着一本书给钧儿扇风,更别提什么碎冰果子了!”
李崇浩面子上下不来,尴尬地劝道:“母后,当年柳嫔初掌后宫,琐事繁身,一时疏忽也是有的。”
太后白了李崇浩一眼,又说道:“你瞧瞧,我才说几句呢,你就替她出头了。这还好她现在只是一个嫔,要不然我这个老婆子早早带着钧儿进佛堂念佛吧!”
李崇浩心想,如果自己母后能让李绍钧乖乖在佛堂念佛不出,他一定造一座纯金的佛堂供着这婆孙二人。
不过,这也是心里头想想罢了,他只能继续劝:“母后言重了。朕、朕知道这些年钧儿在宫里头过得不容易,但不管是穿衣住行都没有亏待过他。钧儿年幼,又从小是母后您宠着养大的,如今贸贸然出宫建府,万一过得不好,岂不是白白惹母后伤心?”
太后闻言,擦了擦脸上仅有的几滴眼泪,说道:“这你就不用担心了,钧儿带出去的人,当然是要由我一个个亲自过目的,务必要挑一些善解人意做事麻利又不会搞七捻三的人。皇帝,钧儿是皇子,他出宫建府就是我们皇家的事情,哪里能让那些大臣们替皇家做主的?今儿个啊,我就问你要一句话,钧儿出宫建府的事情交给我,一定让钧儿在外头住得舒舒服服的。”
李崇浩登时大怒,太后这话说的,分明是不愿意他来插手,什么皇家的事儿轮不到那些当官的来指手画脚,说白了就是在提防他!
但眼前的人毕竟是自己的生母,多年来,她陪伴着自己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为自己的前途出谋划策,甚至不惜动手杀人,母子二人才最终成为了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一对母子。
李崇浩还不愿意就此和太后翻脸。
最终,他还是做出了妥协:“既然母后要操心秦王出宫建府的事情,后宫的琐事就不劳母后费心了。玉妃怀着龙子,蔡妃当惯了老好人,管理不了后宫,不如就让柳嫔来替母后分忧吧。”
太后虽然惊讶,但很快就明白过来——皇帝做出了让步,她自然也要有所取舍。柳嫔掌管后宫和李绍钧出宫建府比起来,不值一提。
但,她也不是随便皇帝想怎样就怎样的。
太后提议道:“既然要管理后宫,她现在的品阶就太低了,封为柳妃如何?”
李崇浩摇头道:“区区一个妃子,如何让后宫众人信服?昔日她从贵妃被贬为柳嫔,已经过去一年了,想必她也受够了教训,重新封为贵妃吧。”
“皇帝,你光想着柳嫔,也要想想玉妃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太后赶紧拉出一个挡箭牌来,“玉妃的脾气你我都知道,最是争强好胜的,她现在的肚子都八个月了,正所谓‘七活八不活’,让玉妃现在知道柳嫔分位在她之上,她肚子的皇子万一受到影响,柳嫔区区一个女人,受得住么?还有,皇帝你可别忘了,玉妃和柳嫔不对盘,我那时候忙着替钧儿准备秦王府的事情,万一玉妃遭遇什么不测,皇帝你是打算秉公处理呢,还是各给一个巴掌?”
李崇浩沉默了片刻。
太后说的没错,柳嫔的那些小动作其实李崇浩都明白,但他就喜欢看女人为了他争风吃醋耍小性子,只要柳嫔的所作所为没有伤害到他的切身利益,李崇浩鲜有出面制止的意向。
可偏偏柳嫔的对头玉妃年轻貌美,是他近年来的新宠,如今肚子里还有他的骨肉,在李崇浩心里头的地位已经隐约超过了柳嫔,甚至打算等玉妃产下皇子后,就封玉妃为贵妃。
两相比较,新人胜了旧人。
李崇浩最终下了决定:“柳嫔晋妃位,料理后宫诸事,玉妃依旧是四妃之首。”
太后终于满意了:“皇帝英明。”
太后不欲大肆张扬,但李绍钧身为秦王,京城中无数双眼睛放在他身上,很快就有人发现京城某处地方正在动工,听那些工人们说,这里将建造起一座华丽富贵的一品镇国亲王的府邸。
李绍钧早就从太后那得知了这个消息,如今他和太后相互利用,倒也算合作愉快。只是秦王府过于奢靡的话,对他反而有害无益。
为此,他免不了要去太后的寝宫走一趟了。
“祖母何必为孙儿如此劳累?”李绍钧低着头说道,“孙儿不求什么华贵,只求府邸安稳便好。若是祖母因为孙儿而劳累过度,孙儿哪里还敢住进去呢?”
提起这件事,太后也颇为恼怒:“我本想着,让你在秦王府过得舒坦就好,不成想居然有人大嘴巴把消息传了出去,还加油添醋,到了现在的地步。”
李绍钧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既然不是太后刻意宣扬的,那就是有人故意散播这不实的消息,为的就是让他名声受损。
太后见状,知道李绍钧有自己的打算,也不多问,只是说道:“你放心,哀家既然答应替你做主,就不会坐视不理。这后宫虽然有人管着,但我要出手,皇帝不说话,谁还敢阻拦?但宫外头的,祖母年纪大了,手伸不到那么长,就看你自己的了。”
李绍钧会意,说道:“多谢祖母。”
不消三天,李绍钧手底下的人就查到传言的源头——京城一家大酒楼里几个靠唱曲讨生活的人最先说的,但他们又是从哪里听来的,就再也查不出来了。
那京城里秦王都查不到的,能有几个人?
李绍钧也不怒,听完下属的汇报,左手摩挲着椅子的扶手,说道:“柳家既然坐不住了,那就让他们也着急一次。派人出去传,就说这是四皇子嫉妒兄长封王,醉酒说出来的疯话,被人听到了,以讹传讹,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李绍钧的下属一个个都办事利索,过了两天,秦王奢靡的传闻就被四皇子嫉妒兄长故意传出有损秦王名誉的谣言这件事给压下去了。
李绍锦在宫中知道了这个消息,气得一蹦三尺高:“谁传出去的?”
几个下属都不敢说话,生怕做了那出头鸟。
李绍锦气得直转圈,口中念念有词:“好你个李绍钧,居然敢陷害我。我嫉妒?我嫉妒个屁!不过就是个死了娘的臭小子,还敢和我斗?来人,准备銮驾,我要去找父皇告状,让父皇替我做主!”
几个下属这时候也顾不得李绍锦正在气头上了,连连阻拦:“殿下息怒,若是让陛下知道了,陛下追查起来,柳大人可就遭殃了啊。”
第23节
恋耽美
第23节
三月二十一日,在经历了十几日朝堂上的争执后,三皇子李绍钧作为代表着皇帝李崇浩的特使,率领着近百名随从,在五千将士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前往西北,与塔鞑部落首领宁古汉会面。
与此同时,京城某处原本正热火朝天动工的府邸里的匠人们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里面那些初具雏形的亭台楼阁均被毁成碎砖断瓦,一片狼藉。
而老百姓们则惊奇地发现,本来在京城里仗着英王而横行霸道的几家公子哥都消停了,甚至连英王的名号都没有再从他们口中听说过。
宫中,李绍锦因为李崇浩一句“闭门思故”,只能坐在书房里,听着手下人收集起来的消息。当他听说李绍钧昨日已经动身前往西北,声势之浩大,远非当日他可比拟之时,不由发怒,一挥手便把手边的琉璃盏打到地上。
“好一个李绍钧,好一个郭湛安!”李绍锦气得咬牙切齿,“这厮分明就是陷害于我,父皇为何没有认清他们的嘴脸!”
手下跪在一旁低着头,心中叫苦不已。
好在李绍锦并不指望这几个手下能附和自己,将屋中所有能摔的都摔得粉碎后,李绍锦总算是消气了。
他厌恶地看着满地的狼藉,喊来内侍:“来人,把这地方收拾一下。”自己则头也不回地离开这书房。
几个手下对视了一眼,赶紧起身,跟着李绍锦去了隔壁的书房。至于那些内侍,则手脚麻利地把一地的碎片扫进簸箕里,又拿来抹布将这书房的地一寸寸擦过来,免得有碎片遗漏,扎到李绍锦。
有内侍问道:“贾公公,要让内务府再送些过来么?”
贾公公是宫中的老人,在后宫跌爬滚打了几十年,看得要比其他内侍都远。
他摇摇头,说道:“四皇子如今闭门思过,昨天三皇子离京,今日四皇子的殿所就要替换那么多东西,传出去岂不是摆明了告诉众人四皇子心中不悦么?而且现在宫务不在柳嫔娘娘手中,要内务府的人再送东西过来,就会让蔡妃等人知道,对柳嫔娘娘和四皇子都不利。你们,把这些东西分成几堆,一人领一份,都埋去隐蔽的地方,别让人发现了。”
内侍们领命,按照他吩咐的去做不提。
而贾公公自己又出去让人给李绍锦泡杯安神的茶,自己亲自送过去。
等贾公公进书房的时候,李绍锦那些手下们都已经离开。他低着头,也不说话,只是奉茶给李绍锦。
李绍锦刚狠狠发了一通火,口干舌燥,此时见到这杯茶,不由感到一丝欣慰:“贾丑年,也就只有你懂我。”
贾公公笑着说道:“我陪着主子十几年了,说句不敬的话,我可是看着主子长大的,谁都可以不懂主子,但我不行。”
李绍锦喝了口茶,舒了口气,感叹道:“可惜啊,你是个阉人,阉人除了伺候人,还能做什么呢?”
贾公公依旧是笑着:“阉人有阉人的用处,我虽然不能成为主子的马前卒,可伺候主子的起居我还是能做的。把主子伺候得舒心了,让主子能心无旁骛地做大事,那也是大功劳一件。”
李绍锦皱起眉头,说道:“现在我哪里还有机会做什么大事。我本来一个好好的二品亲王,又被打回原形,成为了一个光头皇子。头一个封王的皇子?我还是头一个封王两个月又被贬的!”
贾公公忙劝道:“主子听我一言,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主子如今只是一时失意,以后必将有起复的机会。若现在太在意这点成败,那不就是便宜了三皇子了么?”
这话正好就落进了李绍锦的心坎里,他看向贾丑年的目光里不由带着三分赞许:“没想到你一个阉人,连这些圣人说的话都懂。”
贾丑年依旧是笑着说道:“跟着主子这么多年,总要学些好不是。”
李绍锦只觉得心中畅快无比:“你说得对,现在只是一时的得失,我太在意了,那就等于是便宜了李绍钧。我还有母妃,还有外祖父,还有舅舅,还有那些大臣和富商的支持,没道理斗不过一个死了娘的李绍钧!”
此时,李绍锦口中死了娘的李绍钧正在前往许州的路上。
他们一行人人数将近百人,后面还有五千的将士随行,速度不免就落了下来。
李绍钧在歇脚的驿站里看着地图,说道:“按照现在的速度,等我们到许州,都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草原上的情况多变,那个塔鞑首领恐怕等不了那么久。”
这次率领五千将士的是大将樊季,他听李绍钧这么说,不由担心起来:“三皇子,陛下有旨,要我们务必保护三皇子的安危。现在虽然行路缓慢,但是最安全的。”
之前李崇浩派了羽林军跟着李绍锦,却依旧被李绍锦钻了空子,瞒着羽林军一众人等与那些商人会面,收受了大量的贿赂。当然了,李崇浩并不知道李绍锦从那些商人里拿了多少好处,他只是觉得羽林军人数太少,没有注意到李绍锦那些小动作,才害的自己被李绍锦蒙蔽,封他为英王,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来。
李崇浩吸取教训,这次干脆派了五千人,美其名曰担忧自己唯一嫡子的安危,实则不过是担心李绍钧学他的弟弟,也来一个欺上瞒下。
至于那些本来跟着李绍锦去西北的羽林军众人,在李崇浩看到宁古汉的亲笔信后全数被发落了。樊季是知道这件事的,现在他还以为李绍钧要用这个当借口,甩开他们这些人,他当然是不答应了。
李绍钧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闻言一笑,说道:“樊将军说的有道理,我也不是不怕死的,当然要你们跟着了。不过,我担心的是塔鞑首领等不了那么久,等我们辛辛苦苦到了西北,他早就离开了怎么办?这样,樊将军你点一些人,护送我快马去西北,至于其他人,还是按照原本的速度行进。那塔鞑首领见了我,想必能够多一些耐心。”
樊季仔细想了想,李绍钧这个主意并不是为甩掉他,倒是可以同意。
“还请三皇子早些休息,我现在就去点人手,明日一早,我们就出发。”
就这样,李绍钧和樊季等人先行一步,剩余的人以礼部侍郎江波为首,按照原本的计划跟在他们后面,双方在许州会面。
快马加鞭十一日,李绍钧等人的到来打了谢秉等人一个措手不及。后者得知李绍钧等人已经进入许州,慌忙放下手中的公务,召集一干人等到府衙门口迎接。
“不知三皇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三皇子恕罪。”
马背上的李绍钧并不在意,反而笑着说道:“谢大人何罪之有?难道处理公务都是罪过了不成?倒是我们,比原本预定的早了不少,给谢大人添麻烦了。”
“哪里的话,”谢秉悄悄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道,“三皇子一路辛苦了,这下榻的后院虽然已经收拾出来了,但味道还没散完。这,三皇子,若是不嫌弃的话……”
“无妨,能有什么味道?又不是新漆了一遍。”李绍钧爽快地打断了谢秉的话,“谢大人,我们先进去再说。”
谢秉这才想起来,他们这都还在府衙门口呢!虽然这周围都被肃清了,但不远处还有好奇的百姓在围观,他赶紧把李绍钧众人迎了进去。
等李绍钧在主座坐下,喝了口茶,谢秉才缓过神来,又问道:“殿下,当真是要住在那?”
李绍钧笑着反问道:“要不然我住哪?”
谢秉只当李绍钧是在问罪,忙回答说道:“若是殿下不嫌弃,我可以把我的卧室收拾出来。”
李绍钧见他这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便故意粗声粗气问他:“难道你屋子里就没味道了?”
谢秉忙告罪:“是我考虑不周,还请三殿下恕罪。”
“行了行了,”李绍钧见谢秉唯唯诺诺的样子,有些烦了,“你都请了几次罪了?不过就是住一晚上的事情,没必要弄得那么声势浩大。明日我就要去边城见塔鞑的首领,也不知道几日后才回来。你要是有心思想这些,不如先让人替我们准备沐浴的热水,还有其他人住的地方。五十位将士跟着我日夜兼程,也累了。”
谢秉忙应下:“三殿下说的是,我立刻去让人安排众位将士歇息的地方。三殿下,驿站如何?”
他只当李绍钧想避开樊季等人,才有此一问。而李绍钧却说:“不用,和我一个院子就行了。尤其是樊季将军,他是父皇钦点保护我安危的,我住在府衙里,他们去住驿站,让父皇知晓了,岂不是给他们招惹麻烦?”
谢秉这才想到这一层,他刚想请罪,可想起之前李绍钧的不耐烦,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只说自己现在就去办,便匆匆离开了。
这时候,一直站在一旁的郭湛安才开口说道:“三皇子一路辛苦了,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塔鞑几个部落的情况,还请三皇子过目。”
李绍钧接过,说道:“郭大人离开京城历练了一年多,倒是长进了不少,起码知道要尊重我。”
郭湛安失笑:“三皇子少来揶揄我,倒是你,还没来得及恭喜三皇子。”
“何喜之有?”
“英王因为塔鞑而封王,三皇子难道不羡慕么?”
“自然是羡慕的,”李绍钧说道,“哦,不过差点忘了提醒你,你以后可别称呼我四弟为英王了。前些日子父皇震怒,将他的封号给拿回去了,如今只能以四皇子或者四殿下称呼了。”
郭湛安一点都不意外。在他知道是李绍钧要来西北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计谋成功了。获封两个月的亲王,说没就没了,足以见得向来要面子的李崇浩有多少生气。
两个人又聊了几句,交换了京城和西北的情况,樊季就来了。
“三皇子,谢大人说三皇子让我住在您旁边的屋子。”
老实说,樊季来的时候就有些担心,进了许州,有那郭湛安在,李绍钧和郭湛安二人会不会合谋把自己和李绍钧隔开,暗地里做些小动作。所以在从谢秉口中听说了这件事,惊讶之余他忍不住跑过来向李绍钧求证。
李绍钧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没错,樊季将军住在我边上,我才能安心睡觉不是?免得半夜三更有什么刺客跑进来杀我。”
樊季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他只知道李绍钧并没有刻意避开自己,便笑着说道:“多谢三皇子的信任,樊季一定会护住三皇子的安危!”
李绍钧点头道:“有劳了。”
郭湛安听着两人的对话,知道这樊季恐怕是李崇浩派来监督李绍钧的,不愿给李绍钧惹麻烦,便说道:“三皇子,有关塔鞑的消息都在这上面,我就不打扰三皇子休息,告退了。”
李绍钧应道:“多谢。我听说你收了个义弟,改天把他带过来,让我见见。”
郭湛安一愣,说道:“我先替我义弟谢过三皇子。”
他担心李绍钧还要多问霍玉的情况,赶紧离开。
其实,在听说李绍钧要来许州的时候,郭湛安便心中一紧,不知道该不该把霍玉的身世告诉他。
他翻来覆去想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先把这个秘密压下来。
先不说就凭着玉佩和那张纸,李绍钧会不会信。如今李绍钧和李绍锦二人斗得难解难分,李崇浩虽然偏心李绍锦,可李绍钧有嫡子的身份,又从未犯下大错,李崇浩也不能随便封太子。
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当年的六皇子没有死,郭湛安几乎不敢想象霍玉会遭遇什么。
别说改日带给霍玉去见李绍钧,郭湛安真是恨不得让霍玉一辈子都不要和宫中的人有接触。
☆、第88章 棋子
休整了两日,李绍钧便带着樊季等人前往边城。在那里,宁古汉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
又过了五日,大部队终于到达许州。他们就没有李绍钧那么幸运了,军队在城外扎营休整,而其余随行官员则在驿站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前往边城,与李绍钧等人会和。
郭湛安并不清楚李绍钧是如何与宁古汉协商的,只是在十天后从谢秉那听说了了李绍钧要回许州的消息。
过了三日,一行人才浩浩荡荡回到许州。郭湛安和谢秉一起站在府衙门口迎接,见从马背上下来的李绍钧虽然黑了些,但精神很是不错。
五千将士自然是不能进许州的,依旧是在城外安营扎寨,只有樊季领着一支队伍一路护卫进许州。
不过,相较于初来许州的时候,樊季的态度明显改变了不少。他看向李绍钧的目光中没有了之前的怀疑和警惕,甚至在随李绍钧进了府衙后,就带着自己的士兵下去休息了,摆明了是不再监视李绍钧了。
郭湛安有些意外:“不过几天功夫,就把人收服了?”
他和李绍钧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又沾亲带故,所以没有其他人的时候,郭湛安说话很直接,直接到足以让礼部尚书活活气死。
“不过是示好罢了,”李绍钧看得清楚,“这次回去,岳安他们肯定要想办法替我捞个亲王当当,起码也是个二品的。”
“岳相亲自出手?”郭湛安有些担心,“万一被皇帝发现岳相是支持你的,岂不是得不偿失?”
“无妨,”李绍钧很有把握,“老四不过就是弄了个通商的集市都能封亲王,我这次可是从塔鞑那抢了不少好东西,按照岳安平日里的作为,自然要出声。”
郭湛安见李绍钧说得斩钉截铁,信心十足,便放心了,不由问道:“都捞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李绍钧将随时携带的条约拿出来,交给郭湛安:“称臣纳贡是免不了的,边城往西五百里,等宁古汉夺得塔鞑大权,成为塔鞑的大首领,这片地就是我们的了。”
郭湛安一挑眉,问道:“他答应了?”
“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他还指望着我们出钱出人出力,就算现在让他认我做爹,我估摸着他都会答应。”李绍钧一笑,说道,“我听边城的将士们说,这段时间塔鞑的小部落都不容易。开春了,那些大部落都忙着抢地呢,要把草最肥水最清的都占了。这些小部落没办法,都龟缩在最偏僻的地方。”
郭湛安这些天为了避嫌,都没有特地去打听过塔鞑的动静,如今听到李绍钧的话,才意识到宁古汉当真是走投无路了,不由可惜道:“早知道他已经山穷水尽了,当日我就该开多点的条件。”
李绍钧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是强盗么?我说我要地的时候,他差点没跳起来活吃了我。不过,这个人野心不小,只怕有一日他如果真当上了大首领,就要翻脸不认人了。”
郭湛安早有准备,给了李绍钧一个人选:“你在边城的时候,可曾听说过查打这个人?”
“查打?”李绍钧仔细回想了一会儿,说道,“似乎听说过,好像也是个塔鞑小部落的首领,正和其他几个小部落的首领商量着联合起来对抗那些大部落。不过,前些日子有一个大部落的士兵把他们那个联盟给冲散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郭湛安说出自己的打算:“查打这个人,心眼没宁古汉那么多,眼界没宁古汉那么长远。冬天的时候,他为了族人能活下去,连塔鞑草原上珍贵的铁矿都拿出来和我们换取过冬的食物。”
李绍钧有点明白过来了:“你的意思是,等宁古汉把其他几个大部落打下了,在他成为大首领之前,让查打成为大首领?”
“没错,”郭湛安分析道,“查打这个人,让他打天下是不可以的,让他做个中庸首领倒是正好。宁古汉这个人心眼太多,又有手段,如果让他当上大首领,必然会脱离我们的控制。查打就不一样了,只要我们能够威慑住他,拿捏住他的软肋,只要我们不太过分,他不会和宁古汉那样反抗。”
李绍钧听了郭湛安的分析,很是心动:“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要埋下查打这颗棋子,否则他傻兮兮地去和那些大部落打,半路被其他人给截了,我们可就没那么好的人选了。”
郭湛安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查打这颗棋子不能现在就折损了。其实,我已经物色好一个人选,就等着你过目了。”
李绍钧忙问:“是谁?”
郭湛安说道:“是我托许州姜言年家的酒楼老板找来的,这个人叫田耿,他的父亲是许州境内的猎户,母亲是个塔鞑人。他长相随了他的母亲,混进塔鞑部落里在相貌上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怀疑。而且,田耿的母亲因为怀了他,被自己部落的人认定是叛徒,将他母亲逐出了部落。田耿的母亲怀着他,一路颠簸,历经不少磨难,总算是和他父亲重逢了。不幸的是,田耿八岁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去打猎,被两个塔鞑人给活活打死。田耿因为人小,躲在旁边没做声,才侥幸捡回一条命。田耿恨透了塔鞑人,让他去做我们的内应,不过担心会叛变。”
“倒是一个可怜人,”李绍钧感叹了一句,又问道,“这人品行信得过,其他的呢?别是个傻大个,到时候把我们都给卖了。”
郭湛安笑着说道:“田耿是我选的人,你说呢?这人聪明着呢,我暗地里去见过一次,人聪明,又懂得随机应变,而且还上过两年学,读了些兵书。其实也不需要他多做什么,只要能看着查打,别让查打自己冲上去害死自己就好。若是太出挑了,反而容易让人生疑。”
李绍钧放心了,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要赶紧想办法让田耿混进查打的部落里。还有,宁古汉那边,他主动要求我们派人过去,你说,派谁好?”
郭湛安早就想过了,说道:“最好是我们的人,看着宁古汉,免得他暗地里有什么小动作。不过,这件事皇帝肯定是要知道的,到底选谁还是要看他的意思。”
李绍钧点头道:“我懂了,是我太着急了,这件事我不便插手,让岳安他们看着办吧。对了,我打算在许州休整两日,把你那个传奇的义弟带过来让我瞧瞧。”
郭湛安心中一紧,脸上则依旧是笑着:“我那义弟哪里传奇了?聪明倒是聪明,但就是一个普通的孩童。他胆子小,又没见过皇亲贵族,你就当是卖我一个面子,别吓唬他了。”
“怎么就吓唬他了?我又没长着三头六臂,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再说了,他可是见过皇亲贵族的。”
郭湛安一惊,还以为李绍钧知道真相,脸上险些就要破功。
好在他还是稳下心神,故作不知,问道:“你说的是谁?”
“我那个好叔叔梁王呗,”李绍钧说道,“去年你在山中遇伏,不是正好被梁王撞到了么?他回京后,向父皇禀明了一切,还夸赞你那个义弟知恩图报,年轻虽然小,却敢替你挡刀。啧啧,你是没看到他那样子,真是恨不得把你那个义弟抢过来给自己当儿子才好。对了,你那个义弟叫什么来着?”
“霍玉。梁王谬赞了,玉儿年纪小,不懂得生死的道理,这才敢替我挡刀。”郭湛安漫不经心地回答道,脑子则转得飞快,猜测梁王说这话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
如果郭湛安不知道霍玉的真实身份,他大可以猜测梁王这么说,要么是为了拉拢他郭湛安,要么就是纯粹这么一说,并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可他现在已经知道霍玉是六皇子,坊间传言,那六皇子的长相像先王,而梁王可是见过先王的人!
莫不是被梁王发现了!
李绍钧见他沉默,也懒得再多费口舌,大手一挥,说道:“行了,不管怎么样,明天带你那个义弟来见我。”
郭湛安心中百般不愿,但李绍钧已经放下话,他实在是拒绝不得。
郭湛安满腹心思,并没有注意到身后李绍钧那狐疑的目光。
“这家伙,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李绍钧喃喃自语,更加坚定了要见霍玉的决心。
郭府里,知道三皇子李绍钧点名要见自己的霍玉很是紧张:“哥哥你该不会是故意吓我的吧?三皇子怎么知道有我这个人呢?”
郭湛安说道:“还不是你自己闹的,非要替我挡刀。这下好了,名声都传到三皇子耳朵里去了,以后还敢不敢?”
霍玉知道,郭湛安这是借机教育自己,好让他以后别再做这些事了,不由笑道:“哥哥不是时常教育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么?哥哥你想想,三皇子知道的都是哪些人啊,全都是皇亲贵族,或者是高官富商,我霍玉文不成武不就的,能在三皇子心里占了一席之地,岂不是占了大便宜了?”
“净瞎说!”郭湛安在霍玉额头上敲了一下,复而叹了口气:“罢了,这三皇子你是必须去见的了。今天早点休息,明日我带你去府衙。记住了,见到三皇子,他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别多说,更别多做。”
霍玉点头道:“我记下了,哥哥放心。”
第二日,郭湛安便不情不愿地带着霍玉去了府衙。
霍玉是头一次被皇子召见,紧张兴奋了一个晚上,现在其实有些瞌睡了。可他又不能睡,只能把手藏在衣袖里,悄悄地掐了下自己的掌心,好让自己清醒一些。
李绍钧已经用过早饭,正坐在那等着霍玉。等郭湛安领着霍玉行了礼,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你就是郭湛安的义弟?”
霍玉抬着头,却是看着地,回答道:“回殿下,是的。”
李绍钧见他憨态可掬地模样,笑了起来:“行了,你别学那些姑娘家家的,把头抬起来,看着我。”
霍玉犹豫了一下,刚想扭头去看郭湛安的反应,又听李绍钧说道:“怎么,不听我的命令?郭湛安,你怎么教导的义弟?”
霍玉还以为李绍钧是真的要问罪郭湛安,赶紧抬头说道:“殿下,我抬头了。”
李绍钧不由抚掌大笑:“早就听姜言年说你这义弟好玩得很,果然如此。咦?”
霍玉见李绍钧盯着自己不说话了,还以为自己脸上有什么脏东西,抬起手快速抹了把脸,又恢复成原先的站姿。
“你这义弟,我是不是哪儿见过?”
郭湛安暗道一声不好,忙回答道:“三皇子说笑了,我这义弟自幼长在桐花县,和我一同来许州算是头一次出远门。三皇子远在京城,哪里会见过他?”
“桐花县?”李绍钧说道,“我的确没有去过那。哦,对了,我记得当年母后带着弟弟去过桐花县附近的地方,可惜……”
郭湛安更为紧张,他知道,李绍钧说的,就是霍玉被丢弃的那次巡游!
他不敢让李绍钧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赶紧说道:“玉儿从未见过三皇子,如今让三皇子想起往事,是玉儿的错,我替他向三皇子赔罪。”
李绍钧摇摇头,说道:“我怎么会迁怒与他?不过是想起母后和弟弟。罢了,今天就不说这些了。我看你这义弟很是投缘,他年纪小,在许州并没有什么好的学堂,不如随我回京,由我来安排他进山居学堂念书,正好你也能安心在许州办差。”
霍玉一听这三皇子要把自己和郭湛安分开,急得忘了先前郭湛安的叮嘱,忙说道:“殿下,我这个人不怎么爱念书,别把我送去学堂了。而且,我人笨,总是惹先生不高兴,进学堂会被先生打手心的,就哥哥不嫌弃我。还、还有,我不会给哥哥添麻烦的,殿下放心。”
李绍钧只是看在霍玉投自己的眼缘,好心才这么一说,如今被霍玉当场拒绝,不免就不悦了。
郭湛安一见李绍钧的脸色,就知道不好,忙替霍玉赔罪:“殿下恕罪,玉儿生长在草莽之中,并不是故意顶撞殿下的。”
霍玉这时候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下跪:“还请殿下恕罪。”
李绍钧有些无力,更多的却是羡慕:“行了,我还没说话呢,你们兄弟两个倒是齐心。霍玉,你先回去吧,我和你哥哥还有事要商量。”
郭湛安心中松了口气,说道:“殿下,玉儿头一次来府衙,人生地不熟,我让郝运送他回去。”
李绍钧点点头。
郭湛安得到李绍钧的同意,把霍玉领到门口,交代郝运出了府衙务必直接送霍玉回郭府,中间不要耽搁。
做完这一切,他才回去,和李绍钧商量如何把田耿安插进查打的部落里。
☆、第89章 秦王
正如李绍钧所料,当他回到京城,将此次的收获如实交给李崇浩后,朝堂上就响起了封王的呼声,甚至中间还有人认为李绍钧此举足以让他当太子。
李崇浩很是不情愿,一连几天早朝都没给群臣一张好脸。
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嫡出的三儿子,一来,姜后不是他喜欢的,是他迫于形势才立的,等他根基稳固后,姜后的每一次露面,都无异于在告诉众人他这个皇帝是靠着外戚才坐稳的,这姜后生下来的儿子他自然连带着就看不顺眼了;二来,李崇浩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不能建功立业,老老实实守着祖宗打下的江山就好。可他偏偏又不是一个安分的,总是管不住自己想着寻欢作乐的那颗心,如果立了太子,这太子哪一天起了心思,他这皇位可就不稳了。
李绍钧身为唯一的嫡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选,而李绍锦,生母是宠妃,母子二人都明白皇帝宠爱的重要性,相较于姜后和李绍钧,对李崇浩更多的是依赖奉承,李崇浩自然愿意多给柳嫔母子一些脸面。
所以,李崇浩偏爱李绍锦的原因除了他比较宠爱柳嫔以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愿自己的嫡子在朝堂上独放异彩。之前因为李绍锦的不成器,他一怒之下派李绍钧去西北与塔鞑首领谈判,为的就是狠狠惩戒给自己丢了脸面的李绍锦。如今李绍钧归来,他又后悔起当初的决定,想着这次如果是李绍锦去,那之前的过错都能一笔勾销,李绍锦依旧是二品亲王,而李绍钧则仍旧是一个光头皇子。
看着朝上群臣议论不休,李崇浩免不了想起自己早夭的六子,心中叹了口气。
那孩子的长相他早就忘了,自己之所以那么溺爱六子李绍钰,并不是众人所传言的那样,因为那孩子的长相像极了先帝。他就是看中了李绍钰的身份——又是一个嫡子,且比起自家哥哥来更受皇帝宠爱。
只要他从小把李绍钰养在身边,不让姜后和李绍钧与他有太多的接触,从小就给李绍钰灌输“他比亲哥哥更加适合做皇帝,只可惜他是嫡次子”的思想,再刻意让李绍钰深陷危机之中,把幕后黑手推到李绍钧身上,将来身为嫡长子却不受宠爱的李绍钧,和身为嫡次子又备受宠爱的李绍钰之间,免不了一场恶斗。
到那时候,他身为皇帝,高坐龙椅,瞧着底下的臣子们为此争吵不休,没有精力再留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等自己年事已高,再选一个好拿捏的做皇帝,自己退位做个大权在握的太上皇,岂不是天底下最快活的事情?
可惜啊,那孩子没这福分,出巡了一趟居然被奶娘给活活闷死。不过也多亏了这孩子的死,自己骂死了姜后,又打压了李绍钧和姜家,借机扶植起柳嫔和柳家,这十多年来才能过得如此舒坦。
朝堂上,岳安除了一开始提议给李绍钧封王以外,就一直没有再说一句话。他站在一旁,微低着头,好似朝堂上发生的所有纷争口角都和自己无关,实则他一直都在用眼角余光关注着龙椅上李崇浩的表情。
眼看着李崇浩越来越不耐烦了,岳安出列说道:“陛下,三皇子此举不仅功在当下,更是功在千秋,臣议三皇子封亲王。”
岳安毕竟是宰相,李崇浩多少要卖点面子,加上岳安这些年来的举动并没有任何偏袒李绍钧的,李崇浩不好像向其他人那样无视岳安,开口说道:“我还记得当日锦儿归朝,我一时高兴,封锦儿为英王。却不料不过数月,就有塔鞑首领书信告状,才知道锦儿犯下的大错。如今钧儿刚从西北归来,虽然和塔鞑首领签订了盟约,但不过数日的功夫,还是要从长计议。”
岳安一拜,说道:“陛下,三皇子此次前去,有礼部和兵部的数位同僚跟随,所签订的盟约内容也是众位同僚一一确认过的。”
李崇浩不悦:“你的意思是锦儿那是自作主张了?”
岳安面不改色,说道:“四皇子在西北的作为我们都没有亲眼看见,四皇子带过去的人也没有朝堂上的人。但三皇子不同,塔鞑称臣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这次跟三皇子过去的都是礼部和兵部的重臣。陛下,且莫让众位同僚寒心啊!”
言下之意,如果李崇浩不封李绍钧为亲王,那就是否认了跟着去西北的众多官员的功劳。
李崇浩大怒:“你是要逼迫于我么?”
岳安站得笔直,微微垂下眼帘,说道:“陛下明鉴。”
李崇浩眯起眼睛,盯着岳安上下打量,似乎在心里想着如何惩罚这个大逆不道的宰相。可他转而想到自从岳安当上宰相后,他寻欢作乐的日子里舒坦了不少,不像柳元亨做宰相那会儿,总是在自己兴头上的时候出面提醒,李崇浩又舍不得了。
至少,在找到下一个不偏袒李绍钧办事能力又强的宰相人选之前,李崇浩暂时还不想动岳安。
“岳卿言之有理,”想通了这一层,李崇浩话语间就没那么严厉了,“钧儿这次的确立了大功,和锦儿那次不一样,却是该封亲王。”
“陛下明鉴!”
“陛下英明!”
支持李绍钧的,还有那些中间派都纷纷附和,唯有支持李绍锦的几个官员脸上很不好看。但他们又怎么能让李崇浩改变心意呢?只能站在那,干巴巴地跟着附议,免得被人抓到把柄。
“传旨,三皇子李绍钧年轻有为,出使塔鞑有功,特封辅国亲王。”
此言一出,堂上哗然。
有官员出列道:“陛下,辅国亲王不过三品,三皇子是陛下唯一的嫡子,身份尊贵非凡。先前四皇子封的是二品的护国亲王,如今三皇子不过三品,实在是……”
“不公?”这官员不是岳安,李崇浩自然不卖面子了,干脆地说道,“什么嫡子不嫡子的,都是我的儿子,哪一个不是身份高贵?还是说,你心里头瞧不起锦儿?”
“臣不敢!”那官员连忙跪下,求饶道,“陛下明鉴,臣、臣只不过是觉得三皇子封三品实在是太低了。”
李崇浩冷笑一声:“你觉得?你算什么东西!”
官员再次求饶,这次是说什么都不敢替李绍钧出面了。
岳安皱着眉头,看着那不停求饶的大臣,心中暗道一声幸好。幸好李绍钧今日没有上朝,否则在这风口浪尖的地方,免不了要出声让贤,接了这三品亲王。
只是,就像这出头的大臣所说的,如果让李绍钧初封只是三品辅国亲王,那就矮了李绍锦一头,这可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但,话不能像这倒霉鬼这么说。
如今其他人都不敢再多说,只有岳安再次出面说道:“陛下,三皇子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却只封三品亲王,于情于理都不合,还请陛下三思。”
李崇浩按捺心中的怒意,说道:“岳卿,就是因为锦儿伤透了我的心,我才不能再像上次那样任性妄为,一封就是二品。先封三品,也好沉沉钧儿的心,日后再立下大功再做晋封。”
岳安深吸一口气,又说道:“陛下,当日不过是和塔鞑签订通商条约,身为使者的四皇子便封了二品亲王。如今三皇子作为特使,与塔鞑首领签订下万世盟约,如果只封三品,传到塔鞑那儿,岂不是摆明了告诉塔鞑我们不重视这次的盟约么?”
李崇浩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如今听岳安说了,不由一愣。
虽然他的确更加偏爱李绍锦,多次打压李绍钧,但他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帝王,还是知道这当中的轻重的。
塔鞑侵扰西北多年,好不容易塔鞑有首领愿意称臣,如果这件事没处理好,让塔鞑首领起了后悔的心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崇浩犹豫再三,还是退步了:“既然如此,就封一品镇国亲王。封号,封号容后再议。”
岳安闻言,率先拜道:“陛下英明!”
不管李崇浩再不愿,也不管李绍锦多愤怒,三日后,李崇浩正式下旨,封三皇子李绍钧为一品镇国亲王,封号秦。
许州,郭湛安接到李绍钧封秦王的消息,并没有什么惊讶,只是喊来贾欢,让他准备一份贺礼送往京城。
贾欢应了,犹豫了一会儿,又开口问道:“少爷,我们送过去的礼,可要按上京城老爷他们的名?”
郭湛安思考片刻,说道:“不用,你用我的名义就好,多准备一些西北风俗的。对了,别光用我的名义,带上玉儿。”
贾欢一愣,说道:“少爷,这用二少爷的名义,会不会不太好?”
郭湛安瞧了他一眼,说道:“行了,我自有分寸,这次记得加上玉儿的名义。哦,对了,这件事你让玉儿来主持,你在一旁看着,必要的时候提醒些就好。”
贾欢知道这是郭湛安特地为了锻炼霍玉才如此确定,既然自家少爷已有决断,他也不再多劝,领命去了。
等贾欢离开,郭湛安有些疲惫地闭上眼睛。
这次带上霍玉,无非是想让李绍钧对霍玉的印象有所改善——先前霍玉一口回绝了李绍钧的好意,这让身为三皇子的李绍钧很是不满。虽然郭湛安不愿意让李绍钧知道霍玉的身世,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份愧疚——毕竟自己怕是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出于私心,瞒着霍玉和李绍钧这两个当事人,郭湛安始终过意不去。
他甚至不敢去想有一日霍玉知道真相后的反应,还有两个人的感情。
让霍玉来负责这件事,一来是锻炼霍玉待人接物的能力,免得他日李绍钧荣登大宝后,他与霍玉回京,免得众多皇族高官,霍玉束手无策;二来嘛,也算是做出一些小小的弥补,让李绍钧的亲弟弟去准备送给李绍钧的礼物,多多少少让他自己心里也好过一些。
想到这,郭湛安不由苦笑。
他好端端一个探花郎,什么时候如此扭捏作态过?
不过是为了霍玉,也只是为了霍玉而已。
☆、第90章 妥协
李绍钧获封秦王,李崇浩就更加不愿意把人放出宫去,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让李绍钧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免得这从小就和自己不对盘的嫡子有什么小动作。
但太后偏偏就不同意了。她如今和李绍钧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李绍钧的得势与否,不光关系到她在这后宫能不能真正过得舒坦,更重要的是,李绍钧与她背后站着的家族利益息息相关。
这一日,太后终于沉不住气,趁着李崇浩来探望她的时候说起了李绍钧出宫建府的事情:“皇帝,钧儿年纪不小了,一直住在宫中实在不妥。依我看,改明儿给钧儿选个风水好的,建一座秦王府吧。”
李崇浩一愣,随后笑着说道:“母后不是最喜欢钧儿了么?朕平日里忙着国事,全靠钧儿替朕在母后面前尽孝,让他出宫建府,母后岂不是要寂寞了?”
太后摇头说道:“我一个老太婆子,总不能一直拘束着钧儿。他已经封了一品的镇国亲王,一直住在宫中,传出去丢的是皇家的脸面。”
李崇浩犹豫了一会儿,如果太后说是出于私心才提议让李绍钧出宫建府,他大可以搬出百八十个理由来回绝。可现如今太后将李绍钧是否出宫建府和皇家的颜面挂了钩,那可就要好好斟酌,想出一个同样体面的理由来否决了。
“母后言之有理,不过既然钧儿已经是一品亲王,他出宫建府的事情就不是我们母子二人家常的时候就能决定的了。”李崇浩决定先打太极,回绝太后这一次,之后再想办法,“这样,朕明日和礼部户部等人商议一番,决定好了再告诉母后,也好让母后开心开心。”
太后是李崇浩的生母,哪里会不知道李崇浩在打什么主意。今日她若是答应了李崇浩,那秦王李绍钧就一辈子是没有府邸的亲王了!
“这哪里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钧儿是我的嫡孙,你的嫡子,如今又是皇子里唯一一个有品级的一品镇国亲王。交给礼部户部那些人决定?我老婆子不同意!”太后说着说着,便低头垂泪,哽咽着说道,“钧儿这些年来过的是什么日子,皇帝,我想我也不需要再和你明说了吧?当年钧儿和锦儿两个人年龄相仿,便一同进书房念书。那么热的天,我去看望他们的时候,锦儿有三个内侍摇扇子,每隔一个时辰便休息,休息的时候还有一盏碎冰果子吃。我还听说,这碎冰果子每日都是不重样的。我那可怜的钧儿呢,年纪那么小,跟着的内侍年纪比他还小,小胳膊小细腿的,扇子都拿不稳,就只能拿着一本书给钧儿扇风,更别提什么碎冰果子了!”
李崇浩面子上下不来,尴尬地劝道:“母后,当年柳嫔初掌后宫,琐事繁身,一时疏忽也是有的。”
太后白了李崇浩一眼,又说道:“你瞧瞧,我才说几句呢,你就替她出头了。这还好她现在只是一个嫔,要不然我这个老婆子早早带着钧儿进佛堂念佛吧!”
李崇浩心想,如果自己母后能让李绍钧乖乖在佛堂念佛不出,他一定造一座纯金的佛堂供着这婆孙二人。
不过,这也是心里头想想罢了,他只能继续劝:“母后言重了。朕、朕知道这些年钧儿在宫里头过得不容易,但不管是穿衣住行都没有亏待过他。钧儿年幼,又从小是母后您宠着养大的,如今贸贸然出宫建府,万一过得不好,岂不是白白惹母后伤心?”
太后闻言,擦了擦脸上仅有的几滴眼泪,说道:“这你就不用担心了,钧儿带出去的人,当然是要由我一个个亲自过目的,务必要挑一些善解人意做事麻利又不会搞七捻三的人。皇帝,钧儿是皇子,他出宫建府就是我们皇家的事情,哪里能让那些大臣们替皇家做主的?今儿个啊,我就问你要一句话,钧儿出宫建府的事情交给我,一定让钧儿在外头住得舒舒服服的。”
李崇浩登时大怒,太后这话说的,分明是不愿意他来插手,什么皇家的事儿轮不到那些当官的来指手画脚,说白了就是在提防他!
但眼前的人毕竟是自己的生母,多年来,她陪伴着自己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为自己的前途出谋划策,甚至不惜动手杀人,母子二人才最终成为了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一对母子。
李崇浩还不愿意就此和太后翻脸。
最终,他还是做出了妥协:“既然母后要操心秦王出宫建府的事情,后宫的琐事就不劳母后费心了。玉妃怀着龙子,蔡妃当惯了老好人,管理不了后宫,不如就让柳嫔来替母后分忧吧。”
太后虽然惊讶,但很快就明白过来——皇帝做出了让步,她自然也要有所取舍。柳嫔掌管后宫和李绍钧出宫建府比起来,不值一提。
但,她也不是随便皇帝想怎样就怎样的。
太后提议道:“既然要管理后宫,她现在的品阶就太低了,封为柳妃如何?”
李崇浩摇头道:“区区一个妃子,如何让后宫众人信服?昔日她从贵妃被贬为柳嫔,已经过去一年了,想必她也受够了教训,重新封为贵妃吧。”
“皇帝,你光想着柳嫔,也要想想玉妃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太后赶紧拉出一个挡箭牌来,“玉妃的脾气你我都知道,最是争强好胜的,她现在的肚子都八个月了,正所谓‘七活八不活’,让玉妃现在知道柳嫔分位在她之上,她肚子的皇子万一受到影响,柳嫔区区一个女人,受得住么?还有,皇帝你可别忘了,玉妃和柳嫔不对盘,我那时候忙着替钧儿准备秦王府的事情,万一玉妃遭遇什么不测,皇帝你是打算秉公处理呢,还是各给一个巴掌?”
李崇浩沉默了片刻。
太后说的没错,柳嫔的那些小动作其实李崇浩都明白,但他就喜欢看女人为了他争风吃醋耍小性子,只要柳嫔的所作所为没有伤害到他的切身利益,李崇浩鲜有出面制止的意向。
可偏偏柳嫔的对头玉妃年轻貌美,是他近年来的新宠,如今肚子里还有他的骨肉,在李崇浩心里头的地位已经隐约超过了柳嫔,甚至打算等玉妃产下皇子后,就封玉妃为贵妃。
两相比较,新人胜了旧人。
李崇浩最终下了决定:“柳嫔晋妃位,料理后宫诸事,玉妃依旧是四妃之首。”
太后终于满意了:“皇帝英明。”
太后不欲大肆张扬,但李绍钧身为秦王,京城中无数双眼睛放在他身上,很快就有人发现京城某处地方正在动工,听那些工人们说,这里将建造起一座华丽富贵的一品镇国亲王的府邸。
李绍钧早就从太后那得知了这个消息,如今他和太后相互利用,倒也算合作愉快。只是秦王府过于奢靡的话,对他反而有害无益。
为此,他免不了要去太后的寝宫走一趟了。
“祖母何必为孙儿如此劳累?”李绍钧低着头说道,“孙儿不求什么华贵,只求府邸安稳便好。若是祖母因为孙儿而劳累过度,孙儿哪里还敢住进去呢?”
提起这件事,太后也颇为恼怒:“我本想着,让你在秦王府过得舒坦就好,不成想居然有人大嘴巴把消息传了出去,还加油添醋,到了现在的地步。”
李绍钧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既然不是太后刻意宣扬的,那就是有人故意散播这不实的消息,为的就是让他名声受损。
太后见状,知道李绍钧有自己的打算,也不多问,只是说道:“你放心,哀家既然答应替你做主,就不会坐视不理。这后宫虽然有人管着,但我要出手,皇帝不说话,谁还敢阻拦?但宫外头的,祖母年纪大了,手伸不到那么长,就看你自己的了。”
李绍钧会意,说道:“多谢祖母。”
不消三天,李绍钧手底下的人就查到传言的源头——京城一家大酒楼里几个靠唱曲讨生活的人最先说的,但他们又是从哪里听来的,就再也查不出来了。
那京城里秦王都查不到的,能有几个人?
李绍钧也不怒,听完下属的汇报,左手摩挲着椅子的扶手,说道:“柳家既然坐不住了,那就让他们也着急一次。派人出去传,就说这是四皇子嫉妒兄长封王,醉酒说出来的疯话,被人听到了,以讹传讹,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李绍钧的下属一个个都办事利索,过了两天,秦王奢靡的传闻就被四皇子嫉妒兄长故意传出有损秦王名誉的谣言这件事给压下去了。
李绍锦在宫中知道了这个消息,气得一蹦三尺高:“谁传出去的?”
几个下属都不敢说话,生怕做了那出头鸟。
李绍锦气得直转圈,口中念念有词:“好你个李绍钧,居然敢陷害我。我嫉妒?我嫉妒个屁!不过就是个死了娘的臭小子,还敢和我斗?来人,准备銮驾,我要去找父皇告状,让父皇替我做主!”
几个下属这时候也顾不得李绍锦正在气头上了,连连阻拦:“殿下息怒,若是让陛下知道了,陛下追查起来,柳大人可就遭殃了啊。”
第23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