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节
嫡子归来 作者:黄大侠
第31节
“我可没这么说,是你自己心虚,才这么认为的。”
“简直无理取闹!”
“够了!”看着自己的几个重臣为了这件事而瞪眼睛吹胡子的,活像几个没见识的泼妇一般,李崇浩只觉得心中一阵阵的烦,喝道,“这件事我已经有了决断,秦王识人不明,已经不配做一品镇国亲王了。先去封号,贬为三品辅国亲王,三日后随王健等人一同去西北。”
岳安眼皮子一跳,还没等他说话呢,其余几个大臣已经开始纷纷谏言。
“陛下,万万不可!秦王身为陛下唯一的嫡子,怎可以身试险?”
“陛下,秦王未及弱冠,还请陛下深思啊!”
“嫡子?嫡子又怎么了?我还不是先皇的嫡子呢!祖宗家法上哪一条写明了必须要由嫡子继位的?还秦王?我已经说了,去秦王封号,贬为辅国亲王,现在已经没有秦王了!”李崇浩一听到这些大臣拿出这一套套的说辞来,心里的火就憋不住了,骂道,“既然是我的儿子,连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到么?这件事本就因他而起,若是能打退塔鞑,那便算了;若是叫塔鞑杀进来,他就以死谢天下吧!”
这分明就是要李绍钧死在西北!
岳安知道,这时候他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当下上前两步,出列道:“陛下,秦王此时贬不得啊!”
李崇浩大怒:“岳安,你也要和他们一同劝我么!”
岳安摇头道:“陛下,如今京城也有了塔鞑进兵的传言,此时贬秦王,不就恰好证实了这一点么?一旦塔鞑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出去,只怕京城也要动荡,到时候牵连的可不就只有西北一处了,这是其一。其二,当初英王一立一废,只有小半年的光景,这件事让京城百姓议论许久,听说京兆尹还抓了几个说的最凶的。现在秦王立了又废,岂不是又让百姓有了谈资?”
若是换成别的帝皇,或许不会那么在意百姓的说法。但李崇浩不一样,他铁了心要做明君,可是既没有那天赋,又没有足够的毅力,刚登基的时候坚持了一年多就受不了了,之后断断续续,最多也不过坚持了五天。
岳安这番话正好落在了他的心坎上,想到一旦废了李绍钧之后那些非议,再想起先前大臣们如此激烈的反对,李崇浩又开始犹豫了。
岳安见他神色恍惚,便继续说道:“秦王殿下是陛下如今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个亲王,身份的确要比其他皇子来得尊贵。依我看,这次塔鞑大军南下,西北怕是免不了一场恶战了,若是陛下执意要派秦王殿下去西北督军,不如再给秦王殿下一个超品的名头,也好让西北万千将士明白,陛下是心系他们的。”
若是超品,那就是太子之位了。
李崇浩心情复杂地看着岳安,心中五味杂陈。他头一次发现,自己似乎一直都没有看透这位丞相。
说他忠心不二,可好几次紧要关头他都出面替李绍钧说话,力挽狂澜;但说他偏向李绍钧,又从未见过两人有过密的来往,不过是逢年过节派下人走动走动,又或者是碰上了闲谈两句。
李崇浩看人看事的习惯,就是用最坏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事情,如果岳安和李绍钧为了避嫌而几乎没有来往,李崇浩反而会怀疑这两个人。只是岳安每次为李绍钧说话都打着为李崇浩考虑的旗子,名正言顺。
李崇浩思虑再三,又想到自从岳安当上丞相后,自己这个做皇帝的要比当初柳元亨在时自在不少,便打消了连芽都没发的嫌疑。
“行了,就让秦王替我亲征西北,若是凯旋而归,太子之位自然是他的了。”
那些支持李绍钧的大臣又是欣喜,又是焦急。欣喜的是皇帝既然这么爽快就答应等秦王凯旋而归后就封秦王为太子,焦急的是西北如今战况不明,塔鞑的几个部落已经结成联盟,铁了心要拿下西北,李绍钧此次前去,胜负还难以论定。
一想到这,几名大臣心中都在打鼓,却没有一个人再提出异议——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能争取到的最好的一个结果。
为官多年,书房里的几个大臣都熟知这位圣上的脾气,看李崇浩的脸色就知道他已经不耐烦了,若是再得寸进尺,反而不美。
再说西北郭湛安这边,因为西北和京城相距甚远,此时秦王代皇帝出征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西北,郭湛安等人正在紧急商议该如何将刘建华叛乱的消息传上去,正好替秦王免去这一劫。
时间紧迫,众人不能拖延,最后还是决定由郭湛安上书一封,言明自己所查到的种种事迹,再由姜言年上书,将军中诸人所说的证词都记录在册,一并送往京城。
至于邵老将军,虽然事出有因,但还是不得不上书一封自罪书。
对此,郭湛安心中多有愧疚:“伯公,这次是我害了你。”
邵老将军倒是看得开:“哪有害不害的,你遭恶人算计,我身为长辈哪里有坐视不管的道理?而且刘建华用赛神仙谋害军营士兵,意图作乱,我身为陛下亲封的怀恩子,就应该怀念陛下恩德,为陛下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可是,这次伯公率领亲兵擒住了刘建华等人,我只怕陛下要削减伯公的亲兵,庸城也难呆了。”
邵老将军哈哈大笑:“好小子,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但既然做都做了,还想着这些做什么?我邵方无愧于天,无愧于陛下,无愧于祖宗,更无愧于天下!至于陛下,那不是我等可以左右的了。”
郭湛安见邵老将军如此姿态,只觉得眼前世界跟着开阔了不少:“伯公说的是,是我自己钻牛角尖了。”
“你还小,等你在沙场上死里逃生过几次,就明白什么叫做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啊!哈哈,想我一个大老粗,能背的也就只有诗仙这几首诗了。”邵老将军笑着拍了拍郭湛安的肩膀,又说道,“我已经让人置办了一桌酒席,你我今日一别,再见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虽说你还要赶路,不能痛饮,那就以茶代酒,如何?”
郭湛安拱手道:“正有此意。”
用过了酒席,郭湛安不便继续呆在子爵府中,邵念离亲自选了一支小队,又拿出自己惯常坐的马车,命人送郭湛安回许州。
许州郭府,霍玉已经提前接到了郭湛安的亲笔书信,知道他这两天就要回来了,正翘首以盼着呢。
等亲眼见到郭湛安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霍玉鼻子一酸,险些就要在众人面前哭出声来。
郭湛安老远就见到霍玉了,恨不得立刻把人搂在怀里狠狠啃上两口,才好消消这几天来的思念之情——先前因为危机四伏,郭湛安顾不得儿女情长,等刘建华被擒,折子递上去了,郭湛安松了口气之后,一直挤压在内心深处的思念便再也抑制不住,如同煮沸的水一般在郭湛安心头跳跃。
等走近一些,瞧霍玉眼睛微红,就知道这人在强忍着不哭出来,便笑着说道:“几日未见,倒是长大了一些。”
霍玉长出一口气,回答道:“哥哥又取笑我了。哥哥,这几位是谁?”
郭湛安一一介绍道:“这几位是邵老将军和邵将军的亲信,这次特地随我一同回许州,免得有刘建华余孽暗中下手。”
霍玉吓了一跳:“刘建华的余孽还有没抓到的么?”
郭湛安忙安抚道:“你放心,不过是因为参加叛乱的人数太多,一时还没有清点完毕,邵老将军和邵将军担心我才会这么做的。刘建华的几个亲信都已经伏诛,就算有其他的漏网之鱼,那也就是一些小虾米罢了,这会儿他们求得自保还来不及,哪里敢跳出来呢?”
霍玉还是有些不放心,打算这几日继续叫武鑫等人加紧郭府的守备。不过这些不足为外人道也,霍玉笑着说道:“哥哥一路辛苦了,我已经命厨房备下酒菜,为哥哥接风洗尘,几位军爷也请一同来吧。正巧前些日子京城庄子上送来了一些新鲜的蔬果,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胜在新鲜爽口。还有许州有名的白切羊肉,都是好味道的。”
这十几个亲兵也不和郭湛安霍玉二人客气,道谢之后便解下武器,由贾欢亲自领着,去了前厅。
霍玉还未出孝,并没有出现在酒席上,只由郭湛安一人与亲兵们一道喝酒吃菜。当然了,酒席上没有长辈在,郭湛安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也就没有人逼着他喝酒吃肉。
有的亲兵虽然发现了郭湛安在酒席上只是一开始喝了一杯酒,上好的白切羊肉干脆一筷子都没有碰过,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他们又不是那种客套的人,干脆就自己吃个痛快了。
等款待完这些亲兵,又是贾欢出面,领着他们去了已经收拾好的院子里休息,而郭湛安则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果不其然,霍玉正在里头等着呢。
或许是因为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天,霍玉一反常态,格外黏着郭湛安。
“哥哥总算是回来了。”霍玉双手抱着郭湛安,把头靠在郭湛安的锁骨上,喃喃道,“哥哥再不回来,我可就要去庸城抓人了。”
“抓人?”郭湛安有心想打消霍玉的一缕愁思,刻意逗他,“谁给你的胆子,让你去庸城子爵府抓朝廷命官了,恩?”
“就、就、就,”霍玉脸涨红了,结结巴巴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就凭我是朝廷命官的男人!这朝廷命官十几天不回家,当中连一封书信都不传过来,是要学那大禹,还是要学那陈世美?”
郭湛安简直哭笑不得:“你将我比作陈世美,恩?”
说着,郭湛安原本搭在霍玉腰上的手向下移了几寸,捏了捏霍玉股间上的肉,又说道:“要不是看在你一年孝期未满,要不然我今日可要叫你知道我是不是陈世美。”
霍玉忙推开郭湛安,急急地说道:“好端端的,动手动脚做什么?”
郭湛安一手按住霍玉手擦过的地方,说道:“这才是陈世美呢,我好不容易两次死里逃生才能回来,你倒好,这会儿就把我给推开了。”
霍玉信以为真,忙上前拉住郭湛安的手,想要查看郭湛安的伤势,一边还问道:“哥哥是不是受伤了?伤在哪?让我看看!”
郭湛安趁机抓着霍玉一块儿躺到床上,说道:“我没受伤,倒是你,这些天难为你了。”
虽说霍玉不喜在郭湛安面前邀功,但贾欢早就把这些天霍玉的种种举动都告诉给了郭湛安。听说霍玉人前硬撑着不见半点怯意和惧心,亲自出马把那些上门来的士兵给骂跑了,又把郭府安排得水泄不通,严厉约束郭府的下人,不给刘建华派来的士兵半点可趁之机;人后却是紧张得连续好几个晚上失眠,有时候贾欢放心不下,半夜来郭湛安和霍玉的房间外头查看,就听到屋里传来轻微的呜咽声,郭湛安是一阵阵的心疼。
眼看着霍玉就要十六岁了,也到了该历练的年纪,与他同龄的不少人都定亲了,甚至有的连爹都当了,可郭湛安始终把霍玉看作是三年前在老虎寨里那个因为媳妇变成了男的而哭鼻子的小孩。
只想对他再好一点。
☆、第122章 对垒
三日后,李绍钧一身铠甲,站在李崇浩面前,一派父慈子孝的模样。
“好孩子,你是我楚朝的秦王,此次代替朕前去,务必要做到身先士卒,切不可做出有损我楚朝的事情来。”
李绍钧一拜道:“儿臣定不辱使命。”
李崇浩又对一旁的王建、夏翼两个将军说道:“秦王年纪轻,又没上过战场,大事上的主意还是你们拿。钧儿,你只要在一旁看着,按照两位将军的安排照做就是了,听到没有?”
李绍钧明白,这是李崇浩当着众人的面叫他不要插手军中的事务,好好做出一个样子来就够了。他颇有自知之明,主动说道:“父皇放心,这次去,儿臣一定好好向两位将军学学,将来必定不让父皇失望。”
李崇浩警告完了,也懒得再继续玩“父子深情”这一套把戏,干脆一脸关切又豪迈地说道:“那朕就在京城等着各位凯旋而归的好消息了。此次前去,还望我楚朝将士扬我国威,护我百姓!”
“多谢陛下,定不辱使命!”
这边李绍钧等人才刚启程,西北姜言年诸人却是忙得焦头烂额。
刘建华及其党羽伏诛后,军中那些将军、副将、参将等等叫得上号的人干脆少了一半,其他人又不敢担这么大的责任,只有把姜言年推出来了。
邵老将军虽然有这份心,但他身后还有偌大的一家子人在,他不得不考虑家人们的生死存亡——毕竟他这次未经皇帝允许,私自率领亲兵离开庸城,突袭西北大营,就算他本意是好的,也已经够招眼了。若是再取刘建华而代之,坐镇西北大营,只怕事后整个邵家都难保了!
姜言年也是知道邵老将军的苦衷,是以他一直咬牙坚持,却从未想过要派人向邵老将军求助。
因为刘建华在军中的饮食里悄悄下了赛神仙,加起来大概两万名将士中招,其中已经暴露出成瘾的大概有一万两千人左右。也就是说,在和塔鞑正式交锋前,西北军营已经折损了一万两千人的兵力。
至于剩下的那大概八千左右的士兵,姜言年不敢随便放他们去战场上厮杀,万一这仗打到一半发现当中某些人也对赛神仙成瘾,在战场上这瘾犯了该怎么办?
昨日姜言年已经接到探子送回来的消息,塔鞑大军虽然一直在一百里外集结,但陆陆续续已经分了好几支队伍向西北边境其余几个防御设施一半,兵力较少的地方前进,摆明了是要把西北军队的军力分割成好几块,逐一击破。
姜言年连夜与副将、参将等人商议,决定还是先匀出一些兵力支援边境其他几个哨点,再让边城加强周边城墙等的防御措施,多多备足了火油和石块,若是塔鞑大军之后搭云梯上墙,就干脆倒火油下去烧。
可惜的是塔鞑大军一直在边城外虎视眈眈,原先城外有几个要点,在刘建华刻意的忽略下,早已废弃。现在要派兵过去,已经是来不及了。
无奈之下,姜言年只能放弃占据城外要点,配合进攻打乱塔鞑大军的计划。
至于西北大营,姜言年当机立断,下令拔营,立刻前往边城支援。
而关于刘建华等人,姜言年自然不会把他们一同带去。到时候塔鞑军队攻进来,万一一时疏忽,让这些人给跑了,那证明秦王清白的证据就少了重要的一环。
无奈之下,姜言年只有将刘建华等人交给郭湛安,让他先把这些人打入许州的大牢里。好在折子已经递上去了,过不了多久,京城就应该有刑部和兵部的人来接手这件事情。
而一直在百里处集结不动的塔鞑大军,终于在一日的凌晨,带着铺天盖地的滚滚烟尘,对西北边城发动了攻势!
因为有姜言年等人提前做好的安排,虽然塔鞑大军来势汹汹,还准备好了云梯等攻城的利器,但云梯这东西一来不能让马上去,二来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上,所以塔鞑大军本来做引以为傲的铁骑就派不上用场了。
城墙上的射手们对准底下云梯上的塔鞑士兵,一射一个准,不少塔鞑士兵接二连三从云梯上掉下去,没过片刻城墙外面就聚起了一堆。
但弓箭手们虽然神勇,可抽箭搭箭再射箭本身就需要一些时间,就算有两批弓箭手轮换,但还是有不少塔鞑士兵顺着云梯,眼看就要爬上来了。
好在还有火油从旁协助,半桶火油倒下去,再扔个火苗下去,打头阵的塔鞑士兵就烧成了一个火球,连云梯都有不少地方烧了起来。
塔鞑大军眼看这云梯无用,竟然搬来了撞门的巨木,借着弓箭手在城墙上无法瞄准城门下方的人,对着城门展开了一波攻势。
虽说大门上镶嵌有青铜等物,但也禁不住塔鞑士兵这一的撞击。城内,看着大门不住地震动,小将孙金勇再也忍不住了,骑上快马直接去了后方姜言年等人所在的帐营内,主动请缨,要率军出城与塔鞑大军一较高下。
帐营内的几个人中大多数兵不同意孙金勇的做法,毕竟外面那十万塔鞑大军正虎视眈眈,一旦打开城门,万一被塔鞑士兵抓住机会攻进来怎么办?
孙金勇说道:“虽说是十万大军,但是现在在边城外面的塔鞑士兵,我毛估大约是四万左右。现在在城门外的只有三十多个塔鞑士兵,攻城的也只有百余人,其他塔鞑大军被我们的弓箭手压制着,暂时还过不来。但是现在我们羽箭的数量如果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继续,不出三天就殆尽了。这是眼下最好的机会,我带着人出去,攻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再由城墙上的弓箭手替我们压制住塔鞑大军的攻势,如果顺利,能将塔鞑大军暂时逼退,有一个缓冲的机会!”
的确,正如孙金勇所说,虽然现在他们依靠着弓箭手和火油暂时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作为守城的一方,他们一旦无法保证这般的规模,源源不断的塔鞑士兵就会趁机攻进来!
如果真能把城外那些士兵逼退,趁机抢回城外的几个要点,到时候几面夹击,说不定真能反客为主!
姜言年一番比较,心中有了决定:“我立刻调派五千士兵给你,你放心,城墙上的弓箭手一定会配合你,压制住塔鞑大军。你、小心些吧。”
孙金勇拱手道:“是!”
城门开了,攻城的那些塔鞑士兵还来不及欢呼,只见城内源源不断杀出楚朝的士兵,趁着他们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直接一刀抹脖子了。
百米开外的塔鞑大军见城门大开,正想举兵入城,却不想攻城的族人战友被一群楚朝士兵全数杀了。
“上!”为首的塔鞑将军眼睛都要红了,大吼以上,双脚一紧,胯下的骏马便抬起前腿,长嘶一声。
他身后,数千名塔鞑士兵抽出武器,打算上前与楚朝士兵决一死战,却不想还没上前几步,雨一般的羽箭就从天而降,不少塔鞑士兵来不及躲闪,又处于弓箭手的射程范围里,身上中了好几箭,在马背上晃了晃,倒了下去。
“冲!冲!冲!这么多人,他们弓箭手不能全部射死!”塔鞑将军说着,竟然身先士卒,抽出斩马刀来便迎着那箭雨冲了上去!
统帅如此,旁边的士兵焉能胆怯?
一时间,无数塔鞑士兵竟像是不要命了一般,不顾城墙上射来的源源不断的羽箭,直接冲向了孙金勇率领的军队!
有塔鞑士兵受伤从马上摔下来,后面的士兵就像是没看到一样,来得及的就小小地改变一下方向,好躲开倒地的战友,而若是来不及,就干脆驾驭着身下的马直接从战友身上踩过去!
一时间,被踩之人的呼痛声,冲锋之人的呐喊声,以及马的悲鸣声,混杂在一起,好似一个小小的人间地狱。
姜言年正站在墙上督战,见塔鞑士兵不得不自相残杀,一时间心中五味杂成,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城墙外,孙金勇看着冲过来的塔鞑士兵,大笑道:“来得正好!众将士们,我们这么多年来每天坚持练兵,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么!塔鞑侵扰我朝多年,纵使无法像武帝那样把塔鞑赶出这片草原,我们也要让他们知道,楚朝还没有弱到人人可欺!摆阵!”
多年来被塔鞑压制着的屈辱尽数涌上心头,楚朝士兵们听从孙金勇的号令,盾兵全数站在最前面,随后是枪兵、刀兵,五千士兵列成一个稳妥的阵型,正面迎接塔鞑军队的攻势!
而城墙上的弓箭手,见前头的塔鞑士兵已经和孙金勇率领的军队碰上了,便调转方向,继续替孙金勇等人消灭后面的增援。
一场恶战,孙金勇这一方终于凭借着阵型和弓箭手,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来袭的塔鞑大军。但是孙金勇带出去的五千将士,折损了一半,留下的也只有一半;而塔鞑大军虽说死伤人数要远高于孙金勇这一方,但仍然残留了一万多的士兵,由塔鞑的将军率领着退兵了。
见塔鞑士兵暂时不会回来,姜言年忙命人出城,将战死的将士们的尸体一一收敛,再命人加固城门,城墙缺损的地方也用石头临时补起来。
“必须要从其他地方抽调士兵过来,否则边城这边压力太大。”
“不行,从送来的情报来看,其他几个地方的军情压力也很大,塔鞑这次是几个部落凑在一块,人数比以往要多上数倍。一旦抽调人手,只怕塔鞑那边也会察觉到,要是让他们抓住这一点,逮着我们守备不足的地方攻击,怕是更加糟糕。”
“但是边城是塔鞑军队主要攻击的目标,根据探子发回来的消息,十万塔鞑大军,有两万被派去了其他各处,今天来的有接近四万的士兵人数,也就是说,他们还有三万多士兵,而且各个都是精神十足,比起我们连续十几天几乎不眠不休的作战来说,他们的优势太大了。”
“总之不能从其他地方抽调人手,不如去找邵老将军,借他老人家的精兵一用。”
说话的都是比姜言年有经验的,他虽然现在暂时充当着一个发号施令的角色,却更多的是在听取各方的建议。
只是听说要动邵老将军的精兵,姜言年却是不同意的:“邵老将军的亲兵是陛下首肯的,当年陛下曾经要求邵老将军不可将自己的亲兵用于防身以外的地方。我们如果去借,不是明摆着违背陛下的旨意么?”
“那,那就从其他地方借调?”
“不必了,”姜言年说道,“前些日子京城兵部发来的信函大家都看过了吧?陛下已经派遣大军和粮草前来支援,我们只要再坚持几日,就能等到援军了!”
之前建议抽调人手的副将犹豫片刻,还是道:“这、这好吧。”
幸好并没有让姜言年等人久等,两日后,李绍钧所在的大军终于到了许州。
☆、第123章 守城
“参见秦王殿下!”以姜言年为首,众人对着秦王李绍钧长拜。
“众将士平身。”李绍钧上前一步,亲自扶起姜言年,再他手上拍了两下,又大声说道,“陛下知道众位将士辛苦,所以特派本王前来与众位将士一同作战!好让那塔鞑知道,我楚朝国土虽大,却寸土不能让!”
“陛下英明!”姜言年等人又拜道。
“不必再弄这些俗礼了,时间紧迫,陛下命王建、夏翼两位将军领了三万将士前来支援,另外陛下还从滚河、黑山两处各调派了一万大军,算算日子,这两天就能到达西北。”李绍钧放开姜言年,折回身,重新走到王建、夏翼二人中间,“各位,陛下有旨,令王建、夏翼两位将军统领西北大军,从今日前,不管是你们,还是我,都要听从这两位将军的调度!”
“是,臣遵旨!”
王建和夏翼互看了一眼,既然李绍钧主动将兵权完全交到他们两个手上,他们也就不客气了。
王建为人较之夏翼更会说话,便主动上前,说道:“各位,塔鞑兵临城下,我王建不是光会说大话的人,而且这也不是长篇大论的时候。这几日我和夏将军把西北传来的折子都看过了,大致情况还算清楚,但还请各位和我们说说目前两军的具体情况,我们也好拿出对策来。”
西北这边这些天来一直都是姜言年在负责,他便说道:“王建军客气了,秦王殿下和两位将军的大帐已经搭好,殿下和将军们可要先休息片刻,再听我们禀报?”
王建转身问李绍钧:“秦王殿下意下如何?”
李绍钧回答道:“战事紧迫,不必休息了。王建军,以后这些事你和夏将军拿主意就好,不必问我。”
王建拱手道:“是!”
姜言年等人拥着李绍钧等三人来到论事的营帐内,从姜言年开始,将西北这些天来的战况一一说了。
王建指着中间的沙盘,问道:“塔鞑大军从边城退去,但是其他几处并没有见到他们有增援,甚至在这两个地方原本占上风的塔鞑士兵全数撤离。啧,塔鞑可不是这么容易放弃的,探子这些天有传来消息么?”
姜言年摇头道:“并没有。王将军这么问,是担心塔鞑他们在集结兵力密谋策划什么么?”
王建双眼深沉地看着面前的沙盘,说道:“我曾经在西北驻守过三年,也有几次和塔鞑撞了个正面。塔鞑崇武好斗,以砍下的人头和身上的疤痕为傲,他们非但不怕死,反而认为死在战场上是一种光荣,他们的神会驾驶着马车来战场上收割他们的魂魄,带着他们去一个只有勇者才能去的世界。”
姜言年有所领悟:“王将军的意思是,这些塔鞑士兵虽然暂时败走,但是绝对不能就此罢休?”
“他们就跟斗狠的狼一样,被打击得越狠,反击就越强烈。”夏翼接着说道,“现在其他地方的塔鞑士兵都退了,只怕他们是要集结更多的兵力,全力攻打边城!”
“攻打边城?”之前立功的孙金勇不明白了,“为何要攻打边城?若是我,就带着这一大波的兵马攻打守卫最薄弱的,等开了口子,还不怕拉成一条线么?”
王建摇头道:“塔鞑人有些死脑筋,在哪里吃了亏,就要从哪里讨回来。他们既然是在边城尝了败仗,就一定会想办法在这里一雪前耻。孙将军,我听说你前些日子好一番能耐,将塔鞑打退你是头功。”
孙金勇嘿嘿一笑:“不值王将军的夸奖。”
姜言年在一旁却是表情严肃:“哪里是夸奖你了,王将军这是在警告你!塔鞑人有仇必报,既然是你带着兵把他们打退的,那你可得小心点,指不定他们上来第一个找的就是你!”
孙金童脖子一横,说道:“我才不怕这些塔鞑人,我还怕他们不敢凑上来呢!他们来一个我就杀一个,来两个我就杀一双!”
王建和夏翼闻言,均是又好笑又无奈,好笑的是孙金勇这一番言行,无奈的也是这一番言行。
姜言年又转向王建和夏翼二人,问道:“两位将军可有对策?”
夏翼摇头道:“还需写时日,这些日子就请各位多劳累一些,加强边城的守备。”
王建补充道:“当然,我们还要多请教各位,毕竟西北现在的状况各位要比我和夏将军两个熟悉的多。”
好在军中武官大多只有识字的水平,没那么多客套话,随便说了两句便散了,去了各自的岗位继续执行任务。
王建和夏翼还在继续对着沙盘谋划,而一直只做壁上观的李绍钧终于说话了:“两位将军车马劳顿,还要多注意休息。”
夏翼还没明白过来,王建已经出声了:“多谢秦王殿下关心。亲王殿下一路车马劳顿,想必是累了,不如先去休息,等到了晚间,再请秦王殿下登城墙,替陛下一观这西北的大好河山。”
“如此甚好。”李绍钧也不客气,顺势便领着自己唯一带来的仆从离开。
进了营帐后不久,外头未经通传便闪进来一个人。仆从刚上前两步要去阻拦,等看清了来人的相貌,便停了下来。
而此时李绍钧也闻声转头,见来的是姜言年,一笑道:“来得正好。阿鑫,去外面守着。”
仆从,也就是阿鑫,应了一声,快步朝着帐外走去。
等帐营里只剩下他们二人,李绍钧一边熟练地脱去外面套着的铠甲,一边笑着说道:“没想到才离开两年,我就又回来了。”
姜言年上前,也是熟练地帮李绍钧一起脱下铠甲——这是他们两个三年前初来西北时便约定好的,在这里没有什么三皇子,也没有什么姜家大少爷,他们两个就是普通的小兵,是一同入伍、互帮互助的好兄弟。
姜言年手上不停,嘴巴也不停:“到底怎么回事?我只接到书信说皇帝派殿下来监军,稳定军心,可殿下怎么能答应呢?”
李绍钧苦笑道:“我那时候还能有什么办法?父皇他当时铁了心要废了我秦王的封号,将我从一品镇国亲王贬为三品辅国亲王,若不是岳安等人力保,恐怕我早就成了第二个李绍锦了。”
“岳相替你出头?该不会暴露了吧?”姜言年虽说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但是牵扯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比谁都敏感,“那后来呢?怎么突然就扯到西北了?”
李绍钧将身上最后一片盔甲除下,放到一旁,说道:“父皇说,这次塔鞑发兵,我难辞其咎,他现在不贬我,那是要我戴罪立功。他为了能把我送到这西北来,还当着不少重臣的面亲口答应,如果我这次凯旋而归,就立我为太子。”
“太子?”姜言年大惊,“这可是大手笔啊!多少年了,但凡有提议要立你为太子的,就算当时没什么事,之后贬官的贬官,发配的发配,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都说了要凯旋而归才会立我为太子,我那个父皇别的不行,小算盘打得还算有一手。”李崇浩走到桌子前,替自己倒了杯茶,又说道,“要喝就自己倒,不用客气。”
“你这次来西北,住我的吃我的穿我的喝我的,还跟我说不用客气?”姜言年和李绍钧论亲还是表兄弟,也就不像旁人那样对李绍钧有敬畏之心,忍不住吐槽了一句,才继续说回正经事,“不就是凯旋而归么,有你带来的三万人,还有过两天到的两万兵力,我就不信打不跑塔鞑了!对了,还有郭湛安在呢!我现在就写封信给郭湛安,让他也帮忙出出主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就不信我们比不上臭皮匠!”
李绍钧见姜言年这猴急的样子,伸手制止道:“你别高兴得太早,你可知道,我们带了多少粮草过来?”
姜言年察觉出李绍钧话中的叹息,不由停下手上的动作,放下笔,问道:“多少?”
李绍钧比了一个手势:“这次带来的粮草,只够三万人吃二十天的。”
“打发叫花子呢!”姜言年在军营三年,耳濡目染,早些年那翩翩浊世贵公子的模样添了三四分的匪气,这会儿跟外头摔碗骂娘的军痞差别或许就在那张还有些书生气的脸上了,“二十天?塔鞑要是那么容易打跑,武帝当年还需要倾举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来迎战塔鞑么!”
李绍钧难得叹了口气:“行了,这会儿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粮草这件事,只有我你和王夏两位将军知道,你可千万别往外头说。”
这会儿姜言年已经冷静下来,点头道:“你放心,我懂得分寸的。”
“你们这边的粮草怎么样?还能撑几天?”
姜言年也比了个手势:“比你们好一点,还能撑个二十多天一个月的,等过半个月兵部的军饷发下来了,到时候分你们一点。”
李绍钧应了一声,又说道:“还是要和郭湛安说一声,让他替我们慢慢攒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姜言年拍手道:“有道理,我们在这里焦头烂额的,可不能让他一个人在许州偷着乐!现在就写信,让他也忙起来!”
正如王建所料,十日后,城墙上负责警戒的士兵突然敲响了锣鼓,大吼一声:“塔鞑来了!”
帐营里的众人听了,心中一震,李绍钧率先起身,扔下一句“我去看看”,就跑出帐营,直接跑上城墙查看敌情。
王建和夏翼等人都慢了一步,等反应过来,姜言年和阿鑫已经追出去了。
虽说临行前李崇浩再三交代,秦王李绍钧在这次支援当中没有任何权利,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忽视秦王。一旦秦王出事,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两个。
所以,他们也只能跟着跑了出去。
但还没等他们几个人上城墙,李绍钧已经转过来,站在城墙的楼梯口对底下的他们说道:“各位,塔鞑果然集结了大批兵力攻过来了,快让弓箭手准备!”
王建第一个反应过来:“传令,让弓箭手准备,一旦塔鞑越过那条线,格杀勿论!”
一旁的几个传令官领命道:“是!”随后四散开各自传令去了。
王建这时候总算有机会劝李绍钧了:“秦王殿下,城墙危险,还请先下来吧。”
谁知道李绍钧却是说什么都不下来:“父皇命我替他亲征,这是我来西北的头一场仗,怎么能躲在帐营里呢?”
李绍钧说话的声音并不轻,旁边几个弓箭手都听清楚了。其中有两个是三年前便见过李绍钧的,他们听到李绍钧的话,只觉得胸腔里一股子豪情要喷涌而出:“秦王殿下亲自为我们掠阵,大家,不能让秦王殿下失望!”
士兵们在这些天里见多了战友的牺牲,他们大多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有的甚至连二十都不到。当在收敛战友尸体的时候,有不少年轻的士兵忍不住在想着一个问题——他们真的要战死西北么?
这个天下的主人还在京城,或许正在和哪一位神仙一般的妃子亲昵,又或许是意气风发地在鹿苑中打猎。这是他的天下,为何他不来西北,亲自守着自己的天下呢?
如今,他们见到秦王李绍钧,见到他不顾几位将军的劝阻,执意站在城墙上,甚至背上箭筒,和他们一样手持一把长箭,只觉得这些年来的付出终于有了回应。
“秦王千岁!秦王殿下千岁!”
李绍钧并未被这样的欢呼声冲破头脑:“将士们,塔鞑就在面前,这么多年来他们在西北抢夺掳掠,无恶不作,从今日起,我们就要让他们知道,楚朝,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凌的!”
☆、第124章 绝路
有李绍钧等人带来的三万大军,再加上随后赶到的两万大军,楚朝西北大营的士气为之一振。数日来塔鞑大军在边城外久久徘徊,云梯、撞门木等等手段都拿了出来,甚至有三次险些就要被塔鞑士兵占领城墙,但最终还是被楚朝士兵夺了回来。
但随之战况的持续,王建夏翼等人心中的焦虑却愈来愈浓——无他,兵部原本预定这几日就要到的粮草补给迟迟不见踪影。
王建等人多次上书兵部,甚至到最后发展成了一日数封的情况。在折子上,王建等人写明了如果后续的粮草不能跟上,那么西北大军就会陷入没干粮没粮草没盔甲替换的情况。
但这些折子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兵部那边除了最开始两封安抚性质的书信下发到西北后,就彻底没了声音。
有副将曾经提议从现在开始将原本士兵一日的补给分量减为三分之二,再不济也能多撑个五六天。
但夏翼和李绍钧都不同意,夏翼更是直白地说道:“现在正是士气高昂的劲头,如果这时候减少补给,近十万的士兵里必定会有人发现。万一让他们知道兵部的军饷补给迟迟不来,一定会生出不少谣言,这对我们的士气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假如被塔鞑的人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可、可这补给就这么点了,等过几天都耗尽了,那该怎么办?”
“先别自乱阵脚,”李绍钧这十几天来头一次在众多大将议事的时候开口,“远水救不了近火,与其上书兵部催促军饷,不如先找许州的知府和通判,请他们帮帮忙。”
“这、怕是不妥吧?”夏翼为人谨慎,犹豫道,“毕竟陛下忌讳军营和当地官府交往过密,若是想许州府衙借粮草和干粮,让陛下知道就不好了。”
李绍钧叹了口气,说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如今兵部不知道怎么回事,军饷一直不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多士兵饿肚子吧?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力气穿着几十斤重的盔甲,提着兵器打仗?这几十年来好不容易能够把塔鞑压制住那么久,不能因为军饷的事情白白放弃了这难得的优势。”
这几句话正中在场人所有的心坎上,这场仗一开始被塔鞑堵在边城门口出不去的窝囊气好不容易不用再受了,哪里愿意就这么简单放弃?
王建胆子比夏翼要大一点,这时候便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立刻书信一封,送到许州府衙去,请许州知府谢秉谢大人替我们筹集军饷。”
“不必了,”姜言年知道这时候李绍钧不便开口,便出声道,“若是以将军的名义给谢大人写信,到时候必然是一番大动作。这让西北百姓知道我们的军饷都要靠许州官府帮忙,又要谣言纷纷了。许州的通判郭湛安与我当年同时秦王的伴读,我与他之间算是有些交情,不如我以个人的名义,请他悄悄替我们筹集一些军饷。只是,这件事情除了在场的各位,其他人都不知道才好。”
在场的但凡有耳朵有眼睛的,哪个不知道郭湛安与姜言年,甚至与秦王李绍钧之间的情谊哪里是“有些”两个字可以概括的。姜言年这么说,无非是想在这场仗结束后,不把郭湛安牵连进来。只是如今有求于别人,众人也不好戳破。
王建身为统军,当场率先表态:“姜参将说的有理,这次还要劳烦你请郭大人帮忙了。”
姜言年看了眼众人,心中暗暗有了打算:“自然。”
等郭湛安接到姜言年的亲笔书信,已经是两天后的事情了。好在他早些日子已经得了姜言年的密信,早有准备。
自从上次的冷战后,郭湛安终于彻底认识到霍玉已经不再是那个一味需要他保护的小孩了。既然决定要培养霍玉,郭湛安干脆把保护欲收起了大半,在家中的时候,总是让霍玉坐在自己身边,带着他一起处理事务。
这次筹集军饷的事情郭湛安虽然不愿让霍玉多沾手,但一样没有瞒着霍玉。
倒是霍玉,见郭湛安只让自己看着,便笑着求道:“哥哥,你就让我来帮帮忙吧,我有手有脚,干些跑腿的活就是可以的。”
“胡闹!”郭湛安见霍玉是吃准了他受不住这一套,便假意喝道,“私自筹集军饷是杀头的大罪,你不想活了?”
霍玉松开手,站直了,正色道:“我当然想活命了,但哥哥你已经犯了杀头的大罪,若是秦王这次……事后让陛下知道了,他会放过哥哥么?”
郭湛安还没明白过来霍玉这么问的缘由,便答道:“我是秦王的伴读,就算皇帝不在意,四皇子一派也不会放过我的。”
“那就是了,”霍玉继续说道,“要是成功了,哥哥没有事情,我也没有事情;要是……总之我是不会离开哥哥的。”
郭湛安这下算是明白霍玉的意思了——若是秦王凯旋而归,大家都无事;若是秦王功败垂成,他郭湛安逃不过去,霍玉也是不会独活的。
“荒唐!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
或许是因为霍玉从小生活在土匪寨子里,见惯了生老病死,虽说亲人逝去也会感到悲伤,但对于自己的生死,却并没有常人看得那么重。
只是郭湛安连霍玉受点皮肉伤都要心疼,哪里舍得霍玉陪自己一同以身试险?
霍玉又说道:“哥哥,这件事非同小可,走漏半点风声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你与其相信别人,不如相信我!我是绝对不会背叛哥哥的。”
这话恰好戳中了郭湛安的软肋,他缓和了情绪,说道:“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我知道,在这世上,哪怕所有人背弃了我,你也是不会离我而去的。”
霍玉拍手道:“就是这个道理!哥哥你身为通判,不能随意走动,不如让我化装成一个走商的,悄悄把这一批军饷送过去。”
郭湛安听了霍玉的话,到底是动摇了。虽说没有立刻答应,可还是松了口:“让我再想想。”
两日后,霍玉率领着一批乔装打扮的郭府小厮,以行商的名义,从许州外一处郭湛安买下的宅子里出发了。
霍玉前前后后送了四次军饷,总算是解决了西北大军的燃眉之急。
然而,西北所有的将士加起来有近十二万人,这还不包括原本那两万服用了赛神仙而不能上战场的士兵,哪怕郭湛安倾许州物力,也支撑不了多久,更何况私自筹集军饷一事不能让人发现,只能从许州各处一点点收集。
霍玉站在军营外头,皱着眉头和姜言年说道:“这是最后一批了,之前你们让哥哥私下筹集,因为不好让别人知晓,所以只能一点点筹集。这段时间已经有人察觉出苗头不对,我们没办法,只好掐断了其中几条路。下一次,恐怕要半个月以后才能筹集到足够的了。”
十五天!
姜言年心下一沉,加上霍玉这次送来的军饷,分摊到西北全军,最多不过十天的功夫,也就是说,西北的将士要么立刻缩减用度,要么就饿五天的肚子。
“十天里你们能筹集多少?”姜言年不愿让别人知道兵部下发的军饷已经断大半个月了,为今之计只能让郭湛安和霍玉两个人想想办法,尽快筹集到更多的军饷,故而有此一问。
霍玉心中一算,说道:“十天的话,最多也只能再筹集到一两天的用度。毕竟十几万人在这,要在不惊动许州其他人的前提下筹集军饷,这已经是极限了。”
姜言年只觉得手指发凉:“我知道了,还要麻烦你和你哥哥两个人多多想办法,塔鞑那边,这些天来攻势不减,我担心减少士兵们每天的分配之后,士气会有所削减。你或许不知道,塔鞑的铁骑一旦破了边城,许州也难逃一劫,西北的百姓,怕是都不好过了。”
霍玉点头道:“姜参将放心,我回去和哥哥再想想办法。西北的将士们是为了我们而浴血奋战,我们绝对不会抛下你们的。”
听到霍玉这么说,姜言年并没有轻松多少,疲惫地点点头:“多谢了。”
送走了霍玉,姜言年命心腹把这批军饷送去仓库,自己则来到了李绍钧的营帐中,将如今窘迫的状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绍钧。
李绍钧听了,良久才问道:“兵部还是没有消息?”
姜言年摇摇头:“就十天前那封信是最新的了,说什么军饷受潮,要重新准备。呵呵,这一批军饷受潮了,难道没有其他应急的?我就不信兵部没准备!无非是不想送过来,随便找个借口罢了。”
李绍钧也是感到一阵阵的无力:“按理来说,兵部尚书方玮青是西北大营出身,对西北的情况最清楚不过了,怎么会刻意为难我们呢?”
这一句无意中的感叹倒是提醒了姜言年:“殿下,方玮青不会为难我们,那其他人呢?”
“方玮青身为兵部尚书,按理来说其余五部并没有人能够管制他。岳相的话,且不说他是支持我的,为了江山社稷,他也不会做这种事。”
姜言年往京城的方向指了指,压低声音说道:“殿下,可别忘了,当今世上,有一位可是连岳相都能压制住的。”
“不可能!”李绍钧愠道,“我好歹是他的儿子,他总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我死在这里!而且,这西北大片的江山,他难道也要一并葬送么?”
姜言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说道:“我就是这么一说,京城那边到底怎么样,你我都不清楚。”
虽然李绍钧心里对李崇浩还存了点善意,但两天后,岳安派人送来的一封密信,彻底把他打进了千丈寒潭之中。
信上写明了李崇浩以各种借口,几次三番阻挠兵部预备发往西北的军饷,不是羽林军那边有急用,就是要先送去西南。到最后,甚至干脆以修整宫墙为理由,挪用了置办军饷的钱财。
李绍钧看完信,只觉得嗓子一痒,张嘴咳出了一口血来。
“殿下!”面前的姜言年和阿鑫都是大惊,姜言年赶紧上前扶住李绍钧,而阿鑫则慌忙取了帕子替李崇浩擦净嘴角的污血,又倒了杯茶,送到李绍钧面前。
李绍钧无力地摆摆手,苦笑道:“都说虎毒不食子,虽然我知道他并不喜欢我,也并不想栽培我,可我万万没想到,他连我的命都嫌弃。”
“殿下,您……”姜言年不知该如何劝解,要是劝李绍钧别太往心里去,他姜言年自己都觉得这话不对劲!
好歹是亲生的儿子,哪里有把儿子活生生往死路上逼的!
“看来,他是怕了,怕我得胜还朝,他不得不兑现封我为太子的诺言。哈哈哈哈,因为一个太子之位,我竟然要被我的父亲活活逼死么!”
憋屈,太憋屈了!
人人都说他是当今圣上唯一的嫡子,身份超然,尊贵无比,可又有谁会想得到,就因为这不受宠的嫡子的身份,他这条命就要葬送在西北了!
姜言年和阿鑫垂立在一旁,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倒是李绍钧自己,猛地站了起来,仰天长啸一声:“父皇真是好大的手笔,西北百姓数百万都送来于我陪葬。我李绍钧何德何能,竟然让父皇如此惦记!可惜,我这条命是他给的,却不是他能左右的!就算我死,我也要让我的名字被刻在史书上,成为千古传唱的英雄!他李崇浩,就是那个无能胆小的皇帝!”
“殿下,你要做什么?”
李绍钧摆摆手,说道:“去召集众位将军,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殿下!”姜言年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李绍钧一个冰冷的眼神给制止住了。
“召集所有将军。”
姜言年心有不甘,却还是应道:“是。”
议事的大帐内,王建等人听完李绍钧的计划,都是不同意。
“什么?殿下千岁之躯,怎么能够做出这么危险的事情来?”
“是啊,殿下,如今我们占据着优势,那塔鞑从我们手上讨不了好处,你又何必这样做呢?”
李绍钧则一味坚持己见:“我们的军饷所剩不多了,兵部那边,起码在我死之前,怕是不会再送军饷过来的。”
“殿下慎言!”
孙金勇最是没心没肺,这会儿也是一根筋,直接戳破道:“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兵部要眼睁睁看着殿下死么?”
李绍钧懒得解释,只是说道:“十日后,军饷耗尽,就是塔鞑卷土重来之时。现在趁着我们士气正旺,军饷还算足够,就以我为诱饵,将塔鞑大军诱入荒山。到时候,你们集结兵力,趁机绕道,从塔鞑大军背后进攻。就算不能一举歼灭,也能把他们全数封死在荒山里,然后,烧山!”
“那殿下您怎么办?”
李绍钧摆手道:“不必在意我,我已经说过,在这里,虽然有秦王,但是秦王与所有士兵一样,都是一条命而已。西北还有数百万的百姓,一旦塔鞑攻破西北防线,第一个遭难的就是他们。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安危,就让那么多百姓遭殃。”
“可是……”众人还想再劝。
“不必说可是了,我就问你们一句,这个计划,可不可行?”李绍钧竖起双眉,指着王建问道,“王建,你说!”
被点名的王建只能点头:“殿下的计划,确实是眼下最好的计划了。”
姜言年气得跳脚:“王建你说什么!别以为你是将军我不敢揍你!”
“够了!”李绍钧喝道,“既然大将军都这么说了,其他人想必没有异议了吧?两天,就只给两天的时间准备。两天后,把塔鞑的士兵放起来,胜败与否,就在此一举了。”
姜言年看自己劝不动李绍钧,心里头难受,干脆指着他大声道:“疯子!你们都是疯子!”
李绍钧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低下头,勾起嘴角。
反正都要死了,不如最后疯一场。
☆、第125章 送信
再说霍玉,从姜言年那边回来后,便和郭湛安说了姜言年的要求。
“十天之内?”郭湛安手指点在桌子上,自问道,“西北的军饷,已经不足到这种地步了么?”
霍玉点头道:“这几次送过去的军饷,就拿干粮这一项来说,西北十几万的大军,我们偷偷摸摸凑起来的,分到每个人头上怕是三天都坚持不了的。哥哥,不是我说丧气话,实在是这样下去没有办法。不想惊动其他人的话,只能这么偷偷摸摸地筹备着。可是那是十几万张嘴巴,寻常人家怎么可能一下子要这么多的粮食?要我说,这十几万的士兵是为了西北的安宁在浴血奋战,就算是西北百姓拿点粮食马草出来捐赠给军营,又怎么了?”
郭湛安点头道:“你说得对,可是玉儿,你有想过为什么兵部的军饷迟迟不发下来么?”
霍玉一愣,随后回答道:“或许是路途遥远,粮草辎重不方便送过来,路上有所延误。”
话说出口,没等郭湛安说些什么,霍玉又开口把自己先前的推测给否定了:“也不对啊,如果是这样的话,兵部不会一直没有回应。秦王殿下率领的大军都到达二十多天了,粮草辎重再缓慢,也该到了。哥哥,莫非这当中还有隐情?”
郭湛安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喊来守在门口的福全:“你派个人去城东把吴靖天喊过来,记得,别太招眼。”
福全并不多问,只是应下,便急匆匆跑出去找人了。
霍玉并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名,不免好奇:“哥哥,这个人是谁?”
“也是个能人,”郭湛安笑着说道,“你还记得田耿么?”
霍玉想了想,回答道:“就是那个父亲是楚朝人,母亲是塔鞑人的那位?”
“没错,”郭湛安点头道,“当日我要找到一个能打入塔鞑内部的内应,总共有四个人选。其中田耿是有塔鞑血统的,从小就会说塔鞑话,又因为他母亲的事情而恨透了塔鞑,所以是最佳人选。至于另外三个人里面,吴靖天也是一个能人。他虽然不是塔鞑人,但长相上却是活脱脱一个地地道道的塔鞑人,他的塔鞑话说得也算利索。不过,那时候有田耿在,我就没选他。”
霍玉知道郭湛安从来不会做无用功,便问道:“哥哥现在叫他过来,是要他去做什么么?”
郭湛安伸手在霍玉鼻子上刮了一下,赞道:“到底是有长进了。那兵部迟迟没有回应,粮草辎重又一直不见踪影,必然是上头有人压着。”
霍玉不由皱起眉头:“这西北是抵挡塔鞑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一旦西北被攻破,塔鞑就能够长驱直入,直取京城了。一直不发军饷,是想要看塔鞑攻破西北么?”
郭湛安一声冷笑:“你一个十五六岁没在官场中历练过的都知道这个中利害关系,可惜这天下之主却是个闷头苍蝇,只看着眼前一口吃的。”
第31节
恋耽美
第31节
“我可没这么说,是你自己心虚,才这么认为的。”
“简直无理取闹!”
“够了!”看着自己的几个重臣为了这件事而瞪眼睛吹胡子的,活像几个没见识的泼妇一般,李崇浩只觉得心中一阵阵的烦,喝道,“这件事我已经有了决断,秦王识人不明,已经不配做一品镇国亲王了。先去封号,贬为三品辅国亲王,三日后随王健等人一同去西北。”
岳安眼皮子一跳,还没等他说话呢,其余几个大臣已经开始纷纷谏言。
“陛下,万万不可!秦王身为陛下唯一的嫡子,怎可以身试险?”
“陛下,秦王未及弱冠,还请陛下深思啊!”
“嫡子?嫡子又怎么了?我还不是先皇的嫡子呢!祖宗家法上哪一条写明了必须要由嫡子继位的?还秦王?我已经说了,去秦王封号,贬为辅国亲王,现在已经没有秦王了!”李崇浩一听到这些大臣拿出这一套套的说辞来,心里的火就憋不住了,骂道,“既然是我的儿子,连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到么?这件事本就因他而起,若是能打退塔鞑,那便算了;若是叫塔鞑杀进来,他就以死谢天下吧!”
这分明就是要李绍钧死在西北!
岳安知道,这时候他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当下上前两步,出列道:“陛下,秦王此时贬不得啊!”
李崇浩大怒:“岳安,你也要和他们一同劝我么!”
岳安摇头道:“陛下,如今京城也有了塔鞑进兵的传言,此时贬秦王,不就恰好证实了这一点么?一旦塔鞑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出去,只怕京城也要动荡,到时候牵连的可不就只有西北一处了,这是其一。其二,当初英王一立一废,只有小半年的光景,这件事让京城百姓议论许久,听说京兆尹还抓了几个说的最凶的。现在秦王立了又废,岂不是又让百姓有了谈资?”
若是换成别的帝皇,或许不会那么在意百姓的说法。但李崇浩不一样,他铁了心要做明君,可是既没有那天赋,又没有足够的毅力,刚登基的时候坚持了一年多就受不了了,之后断断续续,最多也不过坚持了五天。
岳安这番话正好落在了他的心坎上,想到一旦废了李绍钧之后那些非议,再想起先前大臣们如此激烈的反对,李崇浩又开始犹豫了。
岳安见他神色恍惚,便继续说道:“秦王殿下是陛下如今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个亲王,身份的确要比其他皇子来得尊贵。依我看,这次塔鞑大军南下,西北怕是免不了一场恶战了,若是陛下执意要派秦王殿下去西北督军,不如再给秦王殿下一个超品的名头,也好让西北万千将士明白,陛下是心系他们的。”
若是超品,那就是太子之位了。
李崇浩心情复杂地看着岳安,心中五味杂陈。他头一次发现,自己似乎一直都没有看透这位丞相。
说他忠心不二,可好几次紧要关头他都出面替李绍钧说话,力挽狂澜;但说他偏向李绍钧,又从未见过两人有过密的来往,不过是逢年过节派下人走动走动,又或者是碰上了闲谈两句。
李崇浩看人看事的习惯,就是用最坏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事情,如果岳安和李绍钧为了避嫌而几乎没有来往,李崇浩反而会怀疑这两个人。只是岳安每次为李绍钧说话都打着为李崇浩考虑的旗子,名正言顺。
李崇浩思虑再三,又想到自从岳安当上丞相后,自己这个做皇帝的要比当初柳元亨在时自在不少,便打消了连芽都没发的嫌疑。
“行了,就让秦王替我亲征西北,若是凯旋而归,太子之位自然是他的了。”
那些支持李绍钧的大臣又是欣喜,又是焦急。欣喜的是皇帝既然这么爽快就答应等秦王凯旋而归后就封秦王为太子,焦急的是西北如今战况不明,塔鞑的几个部落已经结成联盟,铁了心要拿下西北,李绍钧此次前去,胜负还难以论定。
一想到这,几名大臣心中都在打鼓,却没有一个人再提出异议——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能争取到的最好的一个结果。
为官多年,书房里的几个大臣都熟知这位圣上的脾气,看李崇浩的脸色就知道他已经不耐烦了,若是再得寸进尺,反而不美。
再说西北郭湛安这边,因为西北和京城相距甚远,此时秦王代皇帝出征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西北,郭湛安等人正在紧急商议该如何将刘建华叛乱的消息传上去,正好替秦王免去这一劫。
时间紧迫,众人不能拖延,最后还是决定由郭湛安上书一封,言明自己所查到的种种事迹,再由姜言年上书,将军中诸人所说的证词都记录在册,一并送往京城。
至于邵老将军,虽然事出有因,但还是不得不上书一封自罪书。
对此,郭湛安心中多有愧疚:“伯公,这次是我害了你。”
邵老将军倒是看得开:“哪有害不害的,你遭恶人算计,我身为长辈哪里有坐视不管的道理?而且刘建华用赛神仙谋害军营士兵,意图作乱,我身为陛下亲封的怀恩子,就应该怀念陛下恩德,为陛下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可是,这次伯公率领亲兵擒住了刘建华等人,我只怕陛下要削减伯公的亲兵,庸城也难呆了。”
邵老将军哈哈大笑:“好小子,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但既然做都做了,还想着这些做什么?我邵方无愧于天,无愧于陛下,无愧于祖宗,更无愧于天下!至于陛下,那不是我等可以左右的了。”
郭湛安见邵老将军如此姿态,只觉得眼前世界跟着开阔了不少:“伯公说的是,是我自己钻牛角尖了。”
“你还小,等你在沙场上死里逃生过几次,就明白什么叫做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啊!哈哈,想我一个大老粗,能背的也就只有诗仙这几首诗了。”邵老将军笑着拍了拍郭湛安的肩膀,又说道,“我已经让人置办了一桌酒席,你我今日一别,再见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虽说你还要赶路,不能痛饮,那就以茶代酒,如何?”
郭湛安拱手道:“正有此意。”
用过了酒席,郭湛安不便继续呆在子爵府中,邵念离亲自选了一支小队,又拿出自己惯常坐的马车,命人送郭湛安回许州。
许州郭府,霍玉已经提前接到了郭湛安的亲笔书信,知道他这两天就要回来了,正翘首以盼着呢。
等亲眼见到郭湛安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霍玉鼻子一酸,险些就要在众人面前哭出声来。
郭湛安老远就见到霍玉了,恨不得立刻把人搂在怀里狠狠啃上两口,才好消消这几天来的思念之情——先前因为危机四伏,郭湛安顾不得儿女情长,等刘建华被擒,折子递上去了,郭湛安松了口气之后,一直挤压在内心深处的思念便再也抑制不住,如同煮沸的水一般在郭湛安心头跳跃。
等走近一些,瞧霍玉眼睛微红,就知道这人在强忍着不哭出来,便笑着说道:“几日未见,倒是长大了一些。”
霍玉长出一口气,回答道:“哥哥又取笑我了。哥哥,这几位是谁?”
郭湛安一一介绍道:“这几位是邵老将军和邵将军的亲信,这次特地随我一同回许州,免得有刘建华余孽暗中下手。”
霍玉吓了一跳:“刘建华的余孽还有没抓到的么?”
郭湛安忙安抚道:“你放心,不过是因为参加叛乱的人数太多,一时还没有清点完毕,邵老将军和邵将军担心我才会这么做的。刘建华的几个亲信都已经伏诛,就算有其他的漏网之鱼,那也就是一些小虾米罢了,这会儿他们求得自保还来不及,哪里敢跳出来呢?”
霍玉还是有些不放心,打算这几日继续叫武鑫等人加紧郭府的守备。不过这些不足为外人道也,霍玉笑着说道:“哥哥一路辛苦了,我已经命厨房备下酒菜,为哥哥接风洗尘,几位军爷也请一同来吧。正巧前些日子京城庄子上送来了一些新鲜的蔬果,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胜在新鲜爽口。还有许州有名的白切羊肉,都是好味道的。”
这十几个亲兵也不和郭湛安霍玉二人客气,道谢之后便解下武器,由贾欢亲自领着,去了前厅。
霍玉还未出孝,并没有出现在酒席上,只由郭湛安一人与亲兵们一道喝酒吃菜。当然了,酒席上没有长辈在,郭湛安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也就没有人逼着他喝酒吃肉。
有的亲兵虽然发现了郭湛安在酒席上只是一开始喝了一杯酒,上好的白切羊肉干脆一筷子都没有碰过,但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他们又不是那种客套的人,干脆就自己吃个痛快了。
等款待完这些亲兵,又是贾欢出面,领着他们去了已经收拾好的院子里休息,而郭湛安则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果不其然,霍玉正在里头等着呢。
或许是因为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天,霍玉一反常态,格外黏着郭湛安。
“哥哥总算是回来了。”霍玉双手抱着郭湛安,把头靠在郭湛安的锁骨上,喃喃道,“哥哥再不回来,我可就要去庸城抓人了。”
“抓人?”郭湛安有心想打消霍玉的一缕愁思,刻意逗他,“谁给你的胆子,让你去庸城子爵府抓朝廷命官了,恩?”
“就、就、就,”霍玉脸涨红了,结结巴巴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就凭我是朝廷命官的男人!这朝廷命官十几天不回家,当中连一封书信都不传过来,是要学那大禹,还是要学那陈世美?”
郭湛安简直哭笑不得:“你将我比作陈世美,恩?”
说着,郭湛安原本搭在霍玉腰上的手向下移了几寸,捏了捏霍玉股间上的肉,又说道:“要不是看在你一年孝期未满,要不然我今日可要叫你知道我是不是陈世美。”
霍玉忙推开郭湛安,急急地说道:“好端端的,动手动脚做什么?”
郭湛安一手按住霍玉手擦过的地方,说道:“这才是陈世美呢,我好不容易两次死里逃生才能回来,你倒好,这会儿就把我给推开了。”
霍玉信以为真,忙上前拉住郭湛安的手,想要查看郭湛安的伤势,一边还问道:“哥哥是不是受伤了?伤在哪?让我看看!”
郭湛安趁机抓着霍玉一块儿躺到床上,说道:“我没受伤,倒是你,这些天难为你了。”
虽说霍玉不喜在郭湛安面前邀功,但贾欢早就把这些天霍玉的种种举动都告诉给了郭湛安。听说霍玉人前硬撑着不见半点怯意和惧心,亲自出马把那些上门来的士兵给骂跑了,又把郭府安排得水泄不通,严厉约束郭府的下人,不给刘建华派来的士兵半点可趁之机;人后却是紧张得连续好几个晚上失眠,有时候贾欢放心不下,半夜来郭湛安和霍玉的房间外头查看,就听到屋里传来轻微的呜咽声,郭湛安是一阵阵的心疼。
眼看着霍玉就要十六岁了,也到了该历练的年纪,与他同龄的不少人都定亲了,甚至有的连爹都当了,可郭湛安始终把霍玉看作是三年前在老虎寨里那个因为媳妇变成了男的而哭鼻子的小孩。
只想对他再好一点。
☆、第122章 对垒
三日后,李绍钧一身铠甲,站在李崇浩面前,一派父慈子孝的模样。
“好孩子,你是我楚朝的秦王,此次代替朕前去,务必要做到身先士卒,切不可做出有损我楚朝的事情来。”
李绍钧一拜道:“儿臣定不辱使命。”
李崇浩又对一旁的王建、夏翼两个将军说道:“秦王年纪轻,又没上过战场,大事上的主意还是你们拿。钧儿,你只要在一旁看着,按照两位将军的安排照做就是了,听到没有?”
李绍钧明白,这是李崇浩当着众人的面叫他不要插手军中的事务,好好做出一个样子来就够了。他颇有自知之明,主动说道:“父皇放心,这次去,儿臣一定好好向两位将军学学,将来必定不让父皇失望。”
李崇浩警告完了,也懒得再继续玩“父子深情”这一套把戏,干脆一脸关切又豪迈地说道:“那朕就在京城等着各位凯旋而归的好消息了。此次前去,还望我楚朝将士扬我国威,护我百姓!”
“多谢陛下,定不辱使命!”
这边李绍钧等人才刚启程,西北姜言年诸人却是忙得焦头烂额。
刘建华及其党羽伏诛后,军中那些将军、副将、参将等等叫得上号的人干脆少了一半,其他人又不敢担这么大的责任,只有把姜言年推出来了。
邵老将军虽然有这份心,但他身后还有偌大的一家子人在,他不得不考虑家人们的生死存亡——毕竟他这次未经皇帝允许,私自率领亲兵离开庸城,突袭西北大营,就算他本意是好的,也已经够招眼了。若是再取刘建华而代之,坐镇西北大营,只怕事后整个邵家都难保了!
姜言年也是知道邵老将军的苦衷,是以他一直咬牙坚持,却从未想过要派人向邵老将军求助。
因为刘建华在军中的饮食里悄悄下了赛神仙,加起来大概两万名将士中招,其中已经暴露出成瘾的大概有一万两千人左右。也就是说,在和塔鞑正式交锋前,西北军营已经折损了一万两千人的兵力。
至于剩下的那大概八千左右的士兵,姜言年不敢随便放他们去战场上厮杀,万一这仗打到一半发现当中某些人也对赛神仙成瘾,在战场上这瘾犯了该怎么办?
昨日姜言年已经接到探子送回来的消息,塔鞑大军虽然一直在一百里外集结,但陆陆续续已经分了好几支队伍向西北边境其余几个防御设施一半,兵力较少的地方前进,摆明了是要把西北军队的军力分割成好几块,逐一击破。
姜言年连夜与副将、参将等人商议,决定还是先匀出一些兵力支援边境其他几个哨点,再让边城加强周边城墙等的防御措施,多多备足了火油和石块,若是塔鞑大军之后搭云梯上墙,就干脆倒火油下去烧。
可惜的是塔鞑大军一直在边城外虎视眈眈,原先城外有几个要点,在刘建华刻意的忽略下,早已废弃。现在要派兵过去,已经是来不及了。
无奈之下,姜言年只能放弃占据城外要点,配合进攻打乱塔鞑大军的计划。
至于西北大营,姜言年当机立断,下令拔营,立刻前往边城支援。
而关于刘建华等人,姜言年自然不会把他们一同带去。到时候塔鞑军队攻进来,万一一时疏忽,让这些人给跑了,那证明秦王清白的证据就少了重要的一环。
无奈之下,姜言年只有将刘建华等人交给郭湛安,让他先把这些人打入许州的大牢里。好在折子已经递上去了,过不了多久,京城就应该有刑部和兵部的人来接手这件事情。
而一直在百里处集结不动的塔鞑大军,终于在一日的凌晨,带着铺天盖地的滚滚烟尘,对西北边城发动了攻势!
因为有姜言年等人提前做好的安排,虽然塔鞑大军来势汹汹,还准备好了云梯等攻城的利器,但云梯这东西一来不能让马上去,二来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上,所以塔鞑大军本来做引以为傲的铁骑就派不上用场了。
城墙上的射手们对准底下云梯上的塔鞑士兵,一射一个准,不少塔鞑士兵接二连三从云梯上掉下去,没过片刻城墙外面就聚起了一堆。
但弓箭手们虽然神勇,可抽箭搭箭再射箭本身就需要一些时间,就算有两批弓箭手轮换,但还是有不少塔鞑士兵顺着云梯,眼看就要爬上来了。
好在还有火油从旁协助,半桶火油倒下去,再扔个火苗下去,打头阵的塔鞑士兵就烧成了一个火球,连云梯都有不少地方烧了起来。
塔鞑大军眼看这云梯无用,竟然搬来了撞门的巨木,借着弓箭手在城墙上无法瞄准城门下方的人,对着城门展开了一波攻势。
虽说大门上镶嵌有青铜等物,但也禁不住塔鞑士兵这一的撞击。城内,看着大门不住地震动,小将孙金勇再也忍不住了,骑上快马直接去了后方姜言年等人所在的帐营内,主动请缨,要率军出城与塔鞑大军一较高下。
帐营内的几个人中大多数兵不同意孙金勇的做法,毕竟外面那十万塔鞑大军正虎视眈眈,一旦打开城门,万一被塔鞑士兵抓住机会攻进来怎么办?
孙金勇说道:“虽说是十万大军,但是现在在边城外面的塔鞑士兵,我毛估大约是四万左右。现在在城门外的只有三十多个塔鞑士兵,攻城的也只有百余人,其他塔鞑大军被我们的弓箭手压制着,暂时还过不来。但是现在我们羽箭的数量如果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继续,不出三天就殆尽了。这是眼下最好的机会,我带着人出去,攻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再由城墙上的弓箭手替我们压制住塔鞑大军的攻势,如果顺利,能将塔鞑大军暂时逼退,有一个缓冲的机会!”
的确,正如孙金勇所说,虽然现在他们依靠着弓箭手和火油暂时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作为守城的一方,他们一旦无法保证这般的规模,源源不断的塔鞑士兵就会趁机攻进来!
如果真能把城外那些士兵逼退,趁机抢回城外的几个要点,到时候几面夹击,说不定真能反客为主!
姜言年一番比较,心中有了决定:“我立刻调派五千士兵给你,你放心,城墙上的弓箭手一定会配合你,压制住塔鞑大军。你、小心些吧。”
孙金勇拱手道:“是!”
城门开了,攻城的那些塔鞑士兵还来不及欢呼,只见城内源源不断杀出楚朝的士兵,趁着他们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直接一刀抹脖子了。
百米开外的塔鞑大军见城门大开,正想举兵入城,却不想攻城的族人战友被一群楚朝士兵全数杀了。
“上!”为首的塔鞑将军眼睛都要红了,大吼以上,双脚一紧,胯下的骏马便抬起前腿,长嘶一声。
他身后,数千名塔鞑士兵抽出武器,打算上前与楚朝士兵决一死战,却不想还没上前几步,雨一般的羽箭就从天而降,不少塔鞑士兵来不及躲闪,又处于弓箭手的射程范围里,身上中了好几箭,在马背上晃了晃,倒了下去。
“冲!冲!冲!这么多人,他们弓箭手不能全部射死!”塔鞑将军说着,竟然身先士卒,抽出斩马刀来便迎着那箭雨冲了上去!
统帅如此,旁边的士兵焉能胆怯?
一时间,无数塔鞑士兵竟像是不要命了一般,不顾城墙上射来的源源不断的羽箭,直接冲向了孙金勇率领的军队!
有塔鞑士兵受伤从马上摔下来,后面的士兵就像是没看到一样,来得及的就小小地改变一下方向,好躲开倒地的战友,而若是来不及,就干脆驾驭着身下的马直接从战友身上踩过去!
一时间,被踩之人的呼痛声,冲锋之人的呐喊声,以及马的悲鸣声,混杂在一起,好似一个小小的人间地狱。
姜言年正站在墙上督战,见塔鞑士兵不得不自相残杀,一时间心中五味杂成,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城墙外,孙金勇看着冲过来的塔鞑士兵,大笑道:“来得正好!众将士们,我们这么多年来每天坚持练兵,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么!塔鞑侵扰我朝多年,纵使无法像武帝那样把塔鞑赶出这片草原,我们也要让他们知道,楚朝还没有弱到人人可欺!摆阵!”
多年来被塔鞑压制着的屈辱尽数涌上心头,楚朝士兵们听从孙金勇的号令,盾兵全数站在最前面,随后是枪兵、刀兵,五千士兵列成一个稳妥的阵型,正面迎接塔鞑军队的攻势!
而城墙上的弓箭手,见前头的塔鞑士兵已经和孙金勇率领的军队碰上了,便调转方向,继续替孙金勇等人消灭后面的增援。
一场恶战,孙金勇这一方终于凭借着阵型和弓箭手,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来袭的塔鞑大军。但是孙金勇带出去的五千将士,折损了一半,留下的也只有一半;而塔鞑大军虽说死伤人数要远高于孙金勇这一方,但仍然残留了一万多的士兵,由塔鞑的将军率领着退兵了。
见塔鞑士兵暂时不会回来,姜言年忙命人出城,将战死的将士们的尸体一一收敛,再命人加固城门,城墙缺损的地方也用石头临时补起来。
“必须要从其他地方抽调士兵过来,否则边城这边压力太大。”
“不行,从送来的情报来看,其他几个地方的军情压力也很大,塔鞑这次是几个部落凑在一块,人数比以往要多上数倍。一旦抽调人手,只怕塔鞑那边也会察觉到,要是让他们抓住这一点,逮着我们守备不足的地方攻击,怕是更加糟糕。”
“但是边城是塔鞑军队主要攻击的目标,根据探子发回来的消息,十万塔鞑大军,有两万被派去了其他各处,今天来的有接近四万的士兵人数,也就是说,他们还有三万多士兵,而且各个都是精神十足,比起我们连续十几天几乎不眠不休的作战来说,他们的优势太大了。”
“总之不能从其他地方抽调人手,不如去找邵老将军,借他老人家的精兵一用。”
说话的都是比姜言年有经验的,他虽然现在暂时充当着一个发号施令的角色,却更多的是在听取各方的建议。
只是听说要动邵老将军的精兵,姜言年却是不同意的:“邵老将军的亲兵是陛下首肯的,当年陛下曾经要求邵老将军不可将自己的亲兵用于防身以外的地方。我们如果去借,不是明摆着违背陛下的旨意么?”
“那,那就从其他地方借调?”
“不必了,”姜言年说道,“前些日子京城兵部发来的信函大家都看过了吧?陛下已经派遣大军和粮草前来支援,我们只要再坚持几日,就能等到援军了!”
之前建议抽调人手的副将犹豫片刻,还是道:“这、这好吧。”
幸好并没有让姜言年等人久等,两日后,李绍钧所在的大军终于到了许州。
☆、第123章 守城
“参见秦王殿下!”以姜言年为首,众人对着秦王李绍钧长拜。
“众将士平身。”李绍钧上前一步,亲自扶起姜言年,再他手上拍了两下,又大声说道,“陛下知道众位将士辛苦,所以特派本王前来与众位将士一同作战!好让那塔鞑知道,我楚朝国土虽大,却寸土不能让!”
“陛下英明!”姜言年等人又拜道。
“不必再弄这些俗礼了,时间紧迫,陛下命王建、夏翼两位将军领了三万将士前来支援,另外陛下还从滚河、黑山两处各调派了一万大军,算算日子,这两天就能到达西北。”李绍钧放开姜言年,折回身,重新走到王建、夏翼二人中间,“各位,陛下有旨,令王建、夏翼两位将军统领西北大军,从今日前,不管是你们,还是我,都要听从这两位将军的调度!”
“是,臣遵旨!”
王建和夏翼互看了一眼,既然李绍钧主动将兵权完全交到他们两个手上,他们也就不客气了。
王建为人较之夏翼更会说话,便主动上前,说道:“各位,塔鞑兵临城下,我王建不是光会说大话的人,而且这也不是长篇大论的时候。这几日我和夏将军把西北传来的折子都看过了,大致情况还算清楚,但还请各位和我们说说目前两军的具体情况,我们也好拿出对策来。”
西北这边这些天来一直都是姜言年在负责,他便说道:“王建军客气了,秦王殿下和两位将军的大帐已经搭好,殿下和将军们可要先休息片刻,再听我们禀报?”
王建转身问李绍钧:“秦王殿下意下如何?”
李绍钧回答道:“战事紧迫,不必休息了。王建军,以后这些事你和夏将军拿主意就好,不必问我。”
王建拱手道:“是!”
姜言年等人拥着李绍钧等三人来到论事的营帐内,从姜言年开始,将西北这些天来的战况一一说了。
王建指着中间的沙盘,问道:“塔鞑大军从边城退去,但是其他几处并没有见到他们有增援,甚至在这两个地方原本占上风的塔鞑士兵全数撤离。啧,塔鞑可不是这么容易放弃的,探子这些天有传来消息么?”
姜言年摇头道:“并没有。王将军这么问,是担心塔鞑他们在集结兵力密谋策划什么么?”
王建双眼深沉地看着面前的沙盘,说道:“我曾经在西北驻守过三年,也有几次和塔鞑撞了个正面。塔鞑崇武好斗,以砍下的人头和身上的疤痕为傲,他们非但不怕死,反而认为死在战场上是一种光荣,他们的神会驾驶着马车来战场上收割他们的魂魄,带着他们去一个只有勇者才能去的世界。”
姜言年有所领悟:“王将军的意思是,这些塔鞑士兵虽然暂时败走,但是绝对不能就此罢休?”
“他们就跟斗狠的狼一样,被打击得越狠,反击就越强烈。”夏翼接着说道,“现在其他地方的塔鞑士兵都退了,只怕他们是要集结更多的兵力,全力攻打边城!”
“攻打边城?”之前立功的孙金勇不明白了,“为何要攻打边城?若是我,就带着这一大波的兵马攻打守卫最薄弱的,等开了口子,还不怕拉成一条线么?”
王建摇头道:“塔鞑人有些死脑筋,在哪里吃了亏,就要从哪里讨回来。他们既然是在边城尝了败仗,就一定会想办法在这里一雪前耻。孙将军,我听说你前些日子好一番能耐,将塔鞑打退你是头功。”
孙金勇嘿嘿一笑:“不值王将军的夸奖。”
姜言年在一旁却是表情严肃:“哪里是夸奖你了,王将军这是在警告你!塔鞑人有仇必报,既然是你带着兵把他们打退的,那你可得小心点,指不定他们上来第一个找的就是你!”
孙金童脖子一横,说道:“我才不怕这些塔鞑人,我还怕他们不敢凑上来呢!他们来一个我就杀一个,来两个我就杀一双!”
王建和夏翼闻言,均是又好笑又无奈,好笑的是孙金勇这一番言行,无奈的也是这一番言行。
姜言年又转向王建和夏翼二人,问道:“两位将军可有对策?”
夏翼摇头道:“还需写时日,这些日子就请各位多劳累一些,加强边城的守备。”
王建补充道:“当然,我们还要多请教各位,毕竟西北现在的状况各位要比我和夏将军两个熟悉的多。”
好在军中武官大多只有识字的水平,没那么多客套话,随便说了两句便散了,去了各自的岗位继续执行任务。
王建和夏翼还在继续对着沙盘谋划,而一直只做壁上观的李绍钧终于说话了:“两位将军车马劳顿,还要多注意休息。”
夏翼还没明白过来,王建已经出声了:“多谢秦王殿下关心。亲王殿下一路车马劳顿,想必是累了,不如先去休息,等到了晚间,再请秦王殿下登城墙,替陛下一观这西北的大好河山。”
“如此甚好。”李绍钧也不客气,顺势便领着自己唯一带来的仆从离开。
进了营帐后不久,外头未经通传便闪进来一个人。仆从刚上前两步要去阻拦,等看清了来人的相貌,便停了下来。
而此时李绍钧也闻声转头,见来的是姜言年,一笑道:“来得正好。阿鑫,去外面守着。”
仆从,也就是阿鑫,应了一声,快步朝着帐外走去。
等帐营里只剩下他们二人,李绍钧一边熟练地脱去外面套着的铠甲,一边笑着说道:“没想到才离开两年,我就又回来了。”
姜言年上前,也是熟练地帮李绍钧一起脱下铠甲——这是他们两个三年前初来西北时便约定好的,在这里没有什么三皇子,也没有什么姜家大少爷,他们两个就是普通的小兵,是一同入伍、互帮互助的好兄弟。
姜言年手上不停,嘴巴也不停:“到底怎么回事?我只接到书信说皇帝派殿下来监军,稳定军心,可殿下怎么能答应呢?”
李绍钧苦笑道:“我那时候还能有什么办法?父皇他当时铁了心要废了我秦王的封号,将我从一品镇国亲王贬为三品辅国亲王,若不是岳安等人力保,恐怕我早就成了第二个李绍锦了。”
“岳相替你出头?该不会暴露了吧?”姜言年虽说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但是牵扯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比谁都敏感,“那后来呢?怎么突然就扯到西北了?”
李绍钧将身上最后一片盔甲除下,放到一旁,说道:“父皇说,这次塔鞑发兵,我难辞其咎,他现在不贬我,那是要我戴罪立功。他为了能把我送到这西北来,还当着不少重臣的面亲口答应,如果我这次凯旋而归,就立我为太子。”
“太子?”姜言年大惊,“这可是大手笔啊!多少年了,但凡有提议要立你为太子的,就算当时没什么事,之后贬官的贬官,发配的发配,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都说了要凯旋而归才会立我为太子,我那个父皇别的不行,小算盘打得还算有一手。”李崇浩走到桌子前,替自己倒了杯茶,又说道,“要喝就自己倒,不用客气。”
“你这次来西北,住我的吃我的穿我的喝我的,还跟我说不用客气?”姜言年和李绍钧论亲还是表兄弟,也就不像旁人那样对李绍钧有敬畏之心,忍不住吐槽了一句,才继续说回正经事,“不就是凯旋而归么,有你带来的三万人,还有过两天到的两万兵力,我就不信打不跑塔鞑了!对了,还有郭湛安在呢!我现在就写封信给郭湛安,让他也帮忙出出主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就不信我们比不上臭皮匠!”
李绍钧见姜言年这猴急的样子,伸手制止道:“你别高兴得太早,你可知道,我们带了多少粮草过来?”
姜言年察觉出李绍钧话中的叹息,不由停下手上的动作,放下笔,问道:“多少?”
李绍钧比了一个手势:“这次带来的粮草,只够三万人吃二十天的。”
“打发叫花子呢!”姜言年在军营三年,耳濡目染,早些年那翩翩浊世贵公子的模样添了三四分的匪气,这会儿跟外头摔碗骂娘的军痞差别或许就在那张还有些书生气的脸上了,“二十天?塔鞑要是那么容易打跑,武帝当年还需要倾举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来迎战塔鞑么!”
李绍钧难得叹了口气:“行了,这会儿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粮草这件事,只有我你和王夏两位将军知道,你可千万别往外头说。”
这会儿姜言年已经冷静下来,点头道:“你放心,我懂得分寸的。”
“你们这边的粮草怎么样?还能撑几天?”
姜言年也比了个手势:“比你们好一点,还能撑个二十多天一个月的,等过半个月兵部的军饷发下来了,到时候分你们一点。”
李绍钧应了一声,又说道:“还是要和郭湛安说一声,让他替我们慢慢攒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姜言年拍手道:“有道理,我们在这里焦头烂额的,可不能让他一个人在许州偷着乐!现在就写信,让他也忙起来!”
正如王建所料,十日后,城墙上负责警戒的士兵突然敲响了锣鼓,大吼一声:“塔鞑来了!”
帐营里的众人听了,心中一震,李绍钧率先起身,扔下一句“我去看看”,就跑出帐营,直接跑上城墙查看敌情。
王建和夏翼等人都慢了一步,等反应过来,姜言年和阿鑫已经追出去了。
虽说临行前李崇浩再三交代,秦王李绍钧在这次支援当中没有任何权利,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忽视秦王。一旦秦王出事,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两个。
所以,他们也只能跟着跑了出去。
但还没等他们几个人上城墙,李绍钧已经转过来,站在城墙的楼梯口对底下的他们说道:“各位,塔鞑果然集结了大批兵力攻过来了,快让弓箭手准备!”
王建第一个反应过来:“传令,让弓箭手准备,一旦塔鞑越过那条线,格杀勿论!”
一旁的几个传令官领命道:“是!”随后四散开各自传令去了。
王建这时候总算有机会劝李绍钧了:“秦王殿下,城墙危险,还请先下来吧。”
谁知道李绍钧却是说什么都不下来:“父皇命我替他亲征,这是我来西北的头一场仗,怎么能躲在帐营里呢?”
李绍钧说话的声音并不轻,旁边几个弓箭手都听清楚了。其中有两个是三年前便见过李绍钧的,他们听到李绍钧的话,只觉得胸腔里一股子豪情要喷涌而出:“秦王殿下亲自为我们掠阵,大家,不能让秦王殿下失望!”
士兵们在这些天里见多了战友的牺牲,他们大多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有的甚至连二十都不到。当在收敛战友尸体的时候,有不少年轻的士兵忍不住在想着一个问题——他们真的要战死西北么?
这个天下的主人还在京城,或许正在和哪一位神仙一般的妃子亲昵,又或许是意气风发地在鹿苑中打猎。这是他的天下,为何他不来西北,亲自守着自己的天下呢?
如今,他们见到秦王李绍钧,见到他不顾几位将军的劝阻,执意站在城墙上,甚至背上箭筒,和他们一样手持一把长箭,只觉得这些年来的付出终于有了回应。
“秦王千岁!秦王殿下千岁!”
李绍钧并未被这样的欢呼声冲破头脑:“将士们,塔鞑就在面前,这么多年来他们在西北抢夺掳掠,无恶不作,从今日起,我们就要让他们知道,楚朝,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凌的!”
☆、第124章 绝路
有李绍钧等人带来的三万大军,再加上随后赶到的两万大军,楚朝西北大营的士气为之一振。数日来塔鞑大军在边城外久久徘徊,云梯、撞门木等等手段都拿了出来,甚至有三次险些就要被塔鞑士兵占领城墙,但最终还是被楚朝士兵夺了回来。
但随之战况的持续,王建夏翼等人心中的焦虑却愈来愈浓——无他,兵部原本预定这几日就要到的粮草补给迟迟不见踪影。
王建等人多次上书兵部,甚至到最后发展成了一日数封的情况。在折子上,王建等人写明了如果后续的粮草不能跟上,那么西北大军就会陷入没干粮没粮草没盔甲替换的情况。
但这些折子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兵部那边除了最开始两封安抚性质的书信下发到西北后,就彻底没了声音。
有副将曾经提议从现在开始将原本士兵一日的补给分量减为三分之二,再不济也能多撑个五六天。
但夏翼和李绍钧都不同意,夏翼更是直白地说道:“现在正是士气高昂的劲头,如果这时候减少补给,近十万的士兵里必定会有人发现。万一让他们知道兵部的军饷补给迟迟不来,一定会生出不少谣言,这对我们的士气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假如被塔鞑的人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可、可这补给就这么点了,等过几天都耗尽了,那该怎么办?”
“先别自乱阵脚,”李绍钧这十几天来头一次在众多大将议事的时候开口,“远水救不了近火,与其上书兵部催促军饷,不如先找许州的知府和通判,请他们帮帮忙。”
“这、怕是不妥吧?”夏翼为人谨慎,犹豫道,“毕竟陛下忌讳军营和当地官府交往过密,若是想许州府衙借粮草和干粮,让陛下知道就不好了。”
李绍钧叹了口气,说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如今兵部不知道怎么回事,军饷一直不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多士兵饿肚子吧?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力气穿着几十斤重的盔甲,提着兵器打仗?这几十年来好不容易能够把塔鞑压制住那么久,不能因为军饷的事情白白放弃了这难得的优势。”
这几句话正中在场人所有的心坎上,这场仗一开始被塔鞑堵在边城门口出不去的窝囊气好不容易不用再受了,哪里愿意就这么简单放弃?
王建胆子比夏翼要大一点,这时候便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立刻书信一封,送到许州府衙去,请许州知府谢秉谢大人替我们筹集军饷。”
“不必了,”姜言年知道这时候李绍钧不便开口,便出声道,“若是以将军的名义给谢大人写信,到时候必然是一番大动作。这让西北百姓知道我们的军饷都要靠许州官府帮忙,又要谣言纷纷了。许州的通判郭湛安与我当年同时秦王的伴读,我与他之间算是有些交情,不如我以个人的名义,请他悄悄替我们筹集一些军饷。只是,这件事情除了在场的各位,其他人都不知道才好。”
在场的但凡有耳朵有眼睛的,哪个不知道郭湛安与姜言年,甚至与秦王李绍钧之间的情谊哪里是“有些”两个字可以概括的。姜言年这么说,无非是想在这场仗结束后,不把郭湛安牵连进来。只是如今有求于别人,众人也不好戳破。
王建身为统军,当场率先表态:“姜参将说的有理,这次还要劳烦你请郭大人帮忙了。”
姜言年看了眼众人,心中暗暗有了打算:“自然。”
等郭湛安接到姜言年的亲笔书信,已经是两天后的事情了。好在他早些日子已经得了姜言年的密信,早有准备。
自从上次的冷战后,郭湛安终于彻底认识到霍玉已经不再是那个一味需要他保护的小孩了。既然决定要培养霍玉,郭湛安干脆把保护欲收起了大半,在家中的时候,总是让霍玉坐在自己身边,带着他一起处理事务。
这次筹集军饷的事情郭湛安虽然不愿让霍玉多沾手,但一样没有瞒着霍玉。
倒是霍玉,见郭湛安只让自己看着,便笑着求道:“哥哥,你就让我来帮帮忙吧,我有手有脚,干些跑腿的活就是可以的。”
“胡闹!”郭湛安见霍玉是吃准了他受不住这一套,便假意喝道,“私自筹集军饷是杀头的大罪,你不想活了?”
霍玉松开手,站直了,正色道:“我当然想活命了,但哥哥你已经犯了杀头的大罪,若是秦王这次……事后让陛下知道了,他会放过哥哥么?”
郭湛安还没明白过来霍玉这么问的缘由,便答道:“我是秦王的伴读,就算皇帝不在意,四皇子一派也不会放过我的。”
“那就是了,”霍玉继续说道,“要是成功了,哥哥没有事情,我也没有事情;要是……总之我是不会离开哥哥的。”
郭湛安这下算是明白霍玉的意思了——若是秦王凯旋而归,大家都无事;若是秦王功败垂成,他郭湛安逃不过去,霍玉也是不会独活的。
“荒唐!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
或许是因为霍玉从小生活在土匪寨子里,见惯了生老病死,虽说亲人逝去也会感到悲伤,但对于自己的生死,却并没有常人看得那么重。
只是郭湛安连霍玉受点皮肉伤都要心疼,哪里舍得霍玉陪自己一同以身试险?
霍玉又说道:“哥哥,这件事非同小可,走漏半点风声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你与其相信别人,不如相信我!我是绝对不会背叛哥哥的。”
这话恰好戳中了郭湛安的软肋,他缓和了情绪,说道:“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我知道,在这世上,哪怕所有人背弃了我,你也是不会离我而去的。”
霍玉拍手道:“就是这个道理!哥哥你身为通判,不能随意走动,不如让我化装成一个走商的,悄悄把这一批军饷送过去。”
郭湛安听了霍玉的话,到底是动摇了。虽说没有立刻答应,可还是松了口:“让我再想想。”
两日后,霍玉率领着一批乔装打扮的郭府小厮,以行商的名义,从许州外一处郭湛安买下的宅子里出发了。
霍玉前前后后送了四次军饷,总算是解决了西北大军的燃眉之急。
然而,西北所有的将士加起来有近十二万人,这还不包括原本那两万服用了赛神仙而不能上战场的士兵,哪怕郭湛安倾许州物力,也支撑不了多久,更何况私自筹集军饷一事不能让人发现,只能从许州各处一点点收集。
霍玉站在军营外头,皱着眉头和姜言年说道:“这是最后一批了,之前你们让哥哥私下筹集,因为不好让别人知晓,所以只能一点点筹集。这段时间已经有人察觉出苗头不对,我们没办法,只好掐断了其中几条路。下一次,恐怕要半个月以后才能筹集到足够的了。”
十五天!
姜言年心下一沉,加上霍玉这次送来的军饷,分摊到西北全军,最多不过十天的功夫,也就是说,西北的将士要么立刻缩减用度,要么就饿五天的肚子。
“十天里你们能筹集多少?”姜言年不愿让别人知道兵部下发的军饷已经断大半个月了,为今之计只能让郭湛安和霍玉两个人想想办法,尽快筹集到更多的军饷,故而有此一问。
霍玉心中一算,说道:“十天的话,最多也只能再筹集到一两天的用度。毕竟十几万人在这,要在不惊动许州其他人的前提下筹集军饷,这已经是极限了。”
姜言年只觉得手指发凉:“我知道了,还要麻烦你和你哥哥两个人多多想办法,塔鞑那边,这些天来攻势不减,我担心减少士兵们每天的分配之后,士气会有所削减。你或许不知道,塔鞑的铁骑一旦破了边城,许州也难逃一劫,西北的百姓,怕是都不好过了。”
霍玉点头道:“姜参将放心,我回去和哥哥再想想办法。西北的将士们是为了我们而浴血奋战,我们绝对不会抛下你们的。”
听到霍玉这么说,姜言年并没有轻松多少,疲惫地点点头:“多谢了。”
送走了霍玉,姜言年命心腹把这批军饷送去仓库,自己则来到了李绍钧的营帐中,将如今窘迫的状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绍钧。
李绍钧听了,良久才问道:“兵部还是没有消息?”
姜言年摇摇头:“就十天前那封信是最新的了,说什么军饷受潮,要重新准备。呵呵,这一批军饷受潮了,难道没有其他应急的?我就不信兵部没准备!无非是不想送过来,随便找个借口罢了。”
李绍钧也是感到一阵阵的无力:“按理来说,兵部尚书方玮青是西北大营出身,对西北的情况最清楚不过了,怎么会刻意为难我们呢?”
这一句无意中的感叹倒是提醒了姜言年:“殿下,方玮青不会为难我们,那其他人呢?”
“方玮青身为兵部尚书,按理来说其余五部并没有人能够管制他。岳相的话,且不说他是支持我的,为了江山社稷,他也不会做这种事。”
姜言年往京城的方向指了指,压低声音说道:“殿下,可别忘了,当今世上,有一位可是连岳相都能压制住的。”
“不可能!”李绍钧愠道,“我好歹是他的儿子,他总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我死在这里!而且,这西北大片的江山,他难道也要一并葬送么?”
姜言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说道:“我就是这么一说,京城那边到底怎么样,你我都不清楚。”
虽然李绍钧心里对李崇浩还存了点善意,但两天后,岳安派人送来的一封密信,彻底把他打进了千丈寒潭之中。
信上写明了李崇浩以各种借口,几次三番阻挠兵部预备发往西北的军饷,不是羽林军那边有急用,就是要先送去西南。到最后,甚至干脆以修整宫墙为理由,挪用了置办军饷的钱财。
李绍钧看完信,只觉得嗓子一痒,张嘴咳出了一口血来。
“殿下!”面前的姜言年和阿鑫都是大惊,姜言年赶紧上前扶住李绍钧,而阿鑫则慌忙取了帕子替李崇浩擦净嘴角的污血,又倒了杯茶,送到李绍钧面前。
李绍钧无力地摆摆手,苦笑道:“都说虎毒不食子,虽然我知道他并不喜欢我,也并不想栽培我,可我万万没想到,他连我的命都嫌弃。”
“殿下,您……”姜言年不知该如何劝解,要是劝李绍钧别太往心里去,他姜言年自己都觉得这话不对劲!
好歹是亲生的儿子,哪里有把儿子活生生往死路上逼的!
“看来,他是怕了,怕我得胜还朝,他不得不兑现封我为太子的诺言。哈哈哈哈,因为一个太子之位,我竟然要被我的父亲活活逼死么!”
憋屈,太憋屈了!
人人都说他是当今圣上唯一的嫡子,身份超然,尊贵无比,可又有谁会想得到,就因为这不受宠的嫡子的身份,他这条命就要葬送在西北了!
姜言年和阿鑫垂立在一旁,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倒是李绍钧自己,猛地站了起来,仰天长啸一声:“父皇真是好大的手笔,西北百姓数百万都送来于我陪葬。我李绍钧何德何能,竟然让父皇如此惦记!可惜,我这条命是他给的,却不是他能左右的!就算我死,我也要让我的名字被刻在史书上,成为千古传唱的英雄!他李崇浩,就是那个无能胆小的皇帝!”
“殿下,你要做什么?”
李绍钧摆摆手,说道:“去召集众位将军,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殿下!”姜言年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李绍钧一个冰冷的眼神给制止住了。
“召集所有将军。”
姜言年心有不甘,却还是应道:“是。”
议事的大帐内,王建等人听完李绍钧的计划,都是不同意。
“什么?殿下千岁之躯,怎么能够做出这么危险的事情来?”
“是啊,殿下,如今我们占据着优势,那塔鞑从我们手上讨不了好处,你又何必这样做呢?”
李绍钧则一味坚持己见:“我们的军饷所剩不多了,兵部那边,起码在我死之前,怕是不会再送军饷过来的。”
“殿下慎言!”
孙金勇最是没心没肺,这会儿也是一根筋,直接戳破道:“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兵部要眼睁睁看着殿下死么?”
李绍钧懒得解释,只是说道:“十日后,军饷耗尽,就是塔鞑卷土重来之时。现在趁着我们士气正旺,军饷还算足够,就以我为诱饵,将塔鞑大军诱入荒山。到时候,你们集结兵力,趁机绕道,从塔鞑大军背后进攻。就算不能一举歼灭,也能把他们全数封死在荒山里,然后,烧山!”
“那殿下您怎么办?”
李绍钧摆手道:“不必在意我,我已经说过,在这里,虽然有秦王,但是秦王与所有士兵一样,都是一条命而已。西北还有数百万的百姓,一旦塔鞑攻破西北防线,第一个遭难的就是他们。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安危,就让那么多百姓遭殃。”
“可是……”众人还想再劝。
“不必说可是了,我就问你们一句,这个计划,可不可行?”李绍钧竖起双眉,指着王建问道,“王建,你说!”
被点名的王建只能点头:“殿下的计划,确实是眼下最好的计划了。”
姜言年气得跳脚:“王建你说什么!别以为你是将军我不敢揍你!”
“够了!”李绍钧喝道,“既然大将军都这么说了,其他人想必没有异议了吧?两天,就只给两天的时间准备。两天后,把塔鞑的士兵放起来,胜败与否,就在此一举了。”
姜言年看自己劝不动李绍钧,心里头难受,干脆指着他大声道:“疯子!你们都是疯子!”
李绍钧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低下头,勾起嘴角。
反正都要死了,不如最后疯一场。
☆、第125章 送信
再说霍玉,从姜言年那边回来后,便和郭湛安说了姜言年的要求。
“十天之内?”郭湛安手指点在桌子上,自问道,“西北的军饷,已经不足到这种地步了么?”
霍玉点头道:“这几次送过去的军饷,就拿干粮这一项来说,西北十几万的大军,我们偷偷摸摸凑起来的,分到每个人头上怕是三天都坚持不了的。哥哥,不是我说丧气话,实在是这样下去没有办法。不想惊动其他人的话,只能这么偷偷摸摸地筹备着。可是那是十几万张嘴巴,寻常人家怎么可能一下子要这么多的粮食?要我说,这十几万的士兵是为了西北的安宁在浴血奋战,就算是西北百姓拿点粮食马草出来捐赠给军营,又怎么了?”
郭湛安点头道:“你说得对,可是玉儿,你有想过为什么兵部的军饷迟迟不发下来么?”
霍玉一愣,随后回答道:“或许是路途遥远,粮草辎重不方便送过来,路上有所延误。”
话说出口,没等郭湛安说些什么,霍玉又开口把自己先前的推测给否定了:“也不对啊,如果是这样的话,兵部不会一直没有回应。秦王殿下率领的大军都到达二十多天了,粮草辎重再缓慢,也该到了。哥哥,莫非这当中还有隐情?”
郭湛安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喊来守在门口的福全:“你派个人去城东把吴靖天喊过来,记得,别太招眼。”
福全并不多问,只是应下,便急匆匆跑出去找人了。
霍玉并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名,不免好奇:“哥哥,这个人是谁?”
“也是个能人,”郭湛安笑着说道,“你还记得田耿么?”
霍玉想了想,回答道:“就是那个父亲是楚朝人,母亲是塔鞑人的那位?”
“没错,”郭湛安点头道,“当日我要找到一个能打入塔鞑内部的内应,总共有四个人选。其中田耿是有塔鞑血统的,从小就会说塔鞑话,又因为他母亲的事情而恨透了塔鞑,所以是最佳人选。至于另外三个人里面,吴靖天也是一个能人。他虽然不是塔鞑人,但长相上却是活脱脱一个地地道道的塔鞑人,他的塔鞑话说得也算利索。不过,那时候有田耿在,我就没选他。”
霍玉知道郭湛安从来不会做无用功,便问道:“哥哥现在叫他过来,是要他去做什么么?”
郭湛安伸手在霍玉鼻子上刮了一下,赞道:“到底是有长进了。那兵部迟迟没有回应,粮草辎重又一直不见踪影,必然是上头有人压着。”
霍玉不由皱起眉头:“这西北是抵挡塔鞑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一旦西北被攻破,塔鞑就能够长驱直入,直取京城了。一直不发军饷,是想要看塔鞑攻破西北么?”
郭湛安一声冷笑:“你一个十五六岁没在官场中历练过的都知道这个中利害关系,可惜这天下之主却是个闷头苍蝇,只看着眼前一口吃的。”
第3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