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节
小秀才和大猎户 作者:涩涩儿
第4节
林安叹道:“先母自嫁入林家,为林家做了整整十五载的绣活,挣了几百两银子,因此先母死前,曾乞求我祖父祖母,我下面几个弟妹的亲事,全由我来做主。祖母又岂会因莫须有的‘聘礼’,就胡乱把我大妹许配给一个不孝不义不仁之人呢?”
“安哥儿说的,可是真的?”有人小心翼翼的询问。
林安露出两个小酒窝,乖巧而无害地笑道:“自然是真的。我那四叔明年可是要考院试的。院试啊,听说,他的保人还没能找齐呢。我说的每件事,自然……都是真的。”
不少人齐齐打了个寒颤。
这十六岁的秀才公,看起来,很是不好惹啊。
作者有话要说:
☆、被算计的小秀才
众人面面相觑,良久,终于离开。
林安慢慢收起脸上的笑容,陪着两个妹妹进了院子。
猎户也跟了进去。
林大丫依旧心绪不宁,但是也没有再想不开了。
蝼蚁尚且偷生,林大丫当时拿了剪子,说是要自尽,其实还是想要逼王家人自己离开。
更何况,林大丫现下心中有了另外一个想法——她为什么要死在林家门口呢?如果这次她真的非嫁不可,那她也该让花轿抬着她到了王家门前,死在王家大门口才是。
林大丫心中下了决定,精神就好了起来,微微笑着,就去房间换了身衣服,然后就没事儿人一样的去厨房忙活儿了。
林二丫看得心惊胆战,拉着林安的袖子:“哥,哥,大姐不对劲啊。”
林安也看出来了。
他目光沉了沉,更恼恨王家和自己那些所谓的亲人了。
“二丫去隔壁,看看莫大娘他们回来了没?她们要是回来了,就请莫大娘和莫大嫂,帮忙照顾几天茂哥儿和平哥儿,二丫这几天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好好跟着大丫,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干。”林安拍拍林二丫的脑袋,温声道,“莫怕,只要哥哥把事情解决好,大丫就不会出事的。”
林二丫红着眼睛点了点头,就跑去隔壁莫大娘家了。
林安取出笔墨纸砚,便开始写状纸。
状纸并不难写,这件事情也不算太难解决,白谨和傅师爷还没走,公堂也不难上。
对林安来说,唯一难的地方,是在那个躲到华安县的林家身上。
林安的祖父林老汉,祖母杜氏,二叔林义,三叔林忠,四叔林信,小姑林珍,还有二婶小杜氏,三婶李氏,小杜氏所出的堂兄林大宝和林二宝,李氏所出的一个堂妹林珠。
这一大家子人啊。
林安写完状纸,将墨迹未干的纸放在一旁晒着,又铺开一张纸,拿着笔,却迟迟没有落下。
林家其实是不太穷的。虽然子孙多,但林安这个身体的父亲林礼,会壮年死亡,其实是在河里救人,结果人救上来了,他自己却腿脚抽筋,没能从河里爬出来,淹死了。
林礼救上来的人是个过路的商客,见状感激林礼,便留下了一百两银子,说是让林家养活林礼的四个孩子。在听说林安才十二岁就中了童生,却因要守父孝,再过三年才能考试后,心中越发愧疚,干脆帮林安联系了县里的韩夫子,想替林安交十年的束脩,让林安在韩夫子那里读书。结果韩夫子说以林安资质,交六年便足矣,商客还是给林安交了十年的束脩,除此之外,还有伙食费和住宿费,让林安放心在韩夫子那里读书。这才对着林礼的坟头磕了三个头,走了。
是以原身林安自父亲去后,读书的束脩之类的就没再花过林家的钱。
他需要花钱的地方,大约就是买书本和笔墨纸砚,还有逢年过节,给夫子送礼,以及更换衣物等等。
总体来说,供养原身林安读书,对林家来说,并不太费劲。
而林大丫打小就乖巧能干,一个人就能把林家喂鸡喂猪打理菜园子,还有照看弟妹的活计干完;林二丫虽然爱跑去村子里玩,但养两个小丫头,能花多少银子?至于林平,今年才三岁,就更花不了多少钱了。
而林母汪氏,不说平常的刺绣了,每年的四个双面绣小屏,就能卖至少一百两银子。如果再加上其他的手帕、衣裙等等,汪氏一年,大约能赚上至少一百五十两银子。
汪氏嫁进林家十五年,也就是说,十五年时间,往少的说,至少赚了两千两百两银子。这还不算汪氏已然不知所踪的嫁妆。
再加上林礼挣得钱,商客给的赔偿等等……林家分家时,因为汪氏那时已经不得已把林安许嫁了,所以林老汉直接按照林平一个男丁,分的家产——四亩下等田地,二两银子,一处破房,其余牲畜粮食,什么都没有。
林安面色越来越难看。
他刚重生过来时,只觉怪异,没有精力细想。可现下想想,林家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他们那时,又是如何忍住,任由原身林安被冤枉入狱,分文不为林安打点?在林家的摇钱树汪氏和原身林安重病后,又是如何狠得下心肠,根本不管他们呢?
林家啊。
有这么多的银子,会背井离乡,不去较近的华阳县,而去较远的华安县,怕也是担心他们兄妹四个回过神来,把他们家中到底有多少钱财的事情捅出来,这才会跑得那么快的吧。
林安想了想,终于执笔,写下一封信。不是写给林老汉,是写给那个比他大了六岁,却刚刚才考上童生的四叔林信。
这封信写下来,他不信林家还会有胆量承认,他们在孝期把林大丫许配出去的事情。
猎户一直看着林安。
待林安将信写完吹干,猎户上前,拿过了信,转身就走。
林安:“三哥你做甚么?那信很重要的。”
猎户这才回头,闷声道:“去华安县,送信,抓人。”然后明天一大早再赶回来,带着那个林信,和小秀才一起去击鼓鸣冤,解决问题。
林安一怔,抬头去看猎户。
猎户也正看着小秀才。一双眸子,黑亮黑亮的。
林安沉默一会儿,才道:“三哥,你不必对我这样好。”
猎户面无表情:“你是我媳妇儿。”然后直接就走了。
再晚一会,县城会关城门的。猎户这会儿赶去华安县,也只能骑马快跑,才能堪堪赶在关城门前,到那个林家。
林安小胳膊小腿儿,还真追不上发怒的猎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猎户带着信走人了。
林二丫跑出来问怎么了,林安摇了摇头,进屋去了。
身后林二丫还在碎碎念:“秦大哥怎么这会子走了?饭也没吃,水也没喝,而且天就快黑了,赶夜路的话……”
林安逗弄一会平哥儿和茂哥儿,吃了晚饭,喝了药,想了一会明日去衙门的事情,微微有些困倦,正想打起精神,再思考一下他和猎户之间的事情,结果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林安身子还没好全,加上在外面跑了一天,又回来应付了一番王石母子,第二天没能按照他预想的那样一大早起来,而是等到日上三竿,他才醒了过来。
这让那些等着看好戏,以为林安真的会一大早去县里衙门的人,大失所望。不少人还跑去王石家里,把事情当笑话似的说给王阿花和王石听。
王阿花开头还听得胆颤,结果听到来人说,那林秀才,日上三竿还没出门呢,就立刻放下心来。
“那安哥儿啊,才十六岁,他就是真考上秀才了,不还是个孩子?”王阿花抚了抚鬓角,颇为自得地道,“别说大丫了,他下面两个弟妹的亲事,不还是要老林家一家做主?我可是亲耳听杜大娘说了,她原本也没想着什么孝期嫁孙女的,还好我去了,提醒她了,她正想着,把二丫也给嫁出去呢。”
来人大为惊奇:“二丫不是才七八岁?”
“嗐,那有什么?七八岁,不正好做童养媳吗?”王阿花吃吃笑了起来,意味不明道,“就是不做童养媳,不是有些有钱人,就好这一口嘛。”
来人也吃吃直笑。
“还是阿花姐有眼光啊。别说那林大丫长得俊,能干,还会刺绣,就单看昨个儿林秀才护着大丫的样子,就知道将来,阿花姐手里攥着个大丫,那林秀才爱妹心切,就只能您指东,他不敢往西了。”来人极力奉承王阿花,“阿花姐的亲侄子不是也要进学堂了?直接丢去给林秀才,我看啊,那林秀才就是为了大丫,也铁定给阿花姐教出一个小秀才来!”
王阿花“哎呦”一声,正要说这个主意好什么的,就听院子里闹哄哄的。
她拍着大腿出去看了一眼,就见几个衙役闯了进来,大声问:“王石呢?王石在哪儿?林秀才把他告到县衙里了,还不快出来,跟咱们去公堂?”
王阿花只觉眼前一黑,发福的身子,“砰”的一声,砸倒在地。
☆、敲大鼓的小秀才
眼看着衙门里的衙役真的赶来了,王阿花更是一下子摔倒在地,那些跑过来给王阿花“捧场”说笑的,低着头,弯着腰,就像绕过地上的王阿花,离开王家。
奈何那几个衙役眼睛一扫,就瞪向她们:“王石呢?你们都在王家,是王家的什么人?王石去哪里了?”
衙役其实并没有官职,只是在普通百姓,尤其是山野乡民眼里,衙役就已经是很大的官了。
胆小的妇人直接不敢说话,还是几个胆子大点的妇人,开口说了王家田地的方向,说快秋收了,那王石应该和王石的爹正在田地里看地。
衙役这才冷哼着走人了。
等到王阿花睁开眼睛醒来,就有人告诉她,衙役已经把她儿子和男人一起带走了。
王阿花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怒急攻心,又晕过去了。
且不提王阿花晕过去的事情,林安却是已经在衙门的后堂,一面和白谨喝茶,一面等着衙役把王石带来了。
他今日虽说起得晚了,但状纸什么的都已经写好,之前和王家退婚时的退婚书也在,而猎户也早早的把神色复杂的林信带了过来,在一旁等着,林安匆忙吃罢早饭,喝了药,就让猎户赶着马车,把他和林信一起送到衙门来了。
林信穿着绸缎衣裳,一副儒生打扮,看起来温文尔雅。
林安却只看了他一眼,一句话不肯说。
林信原本是不愿意来的,事实上,林家除了林安他们这一房的其他人,其实都不愿意和林安他们甚至林家村的其他人在有什么联系。奈何林安的那封信太可怕了。
林安在那封信里,很认真地算了一笔账。把林家现在可能拥有的银子数量和来源,写了下来。
汪氏绣双面绣有一个特点,就是会亲自为双面绣取名。汪氏本就识字,又小有才华,取出来的名字独一无二又好听,少有铺子会改掉她取出来的名字。
原身林安记得汪氏所取的每一个双面绣小屏的名字,也一一写在了信中。
杜氏气得把林安骂了个底朝天,更骂汪氏不会教子,林老汉抽着旱烟,不住的叹气,林义夫妻和林忠夫妻转着眼珠,就是想不出来主意。
林信倒是真不想来,奈何那猎户人高马壮,气势惊人,见他欲躲,直接开口说了两个字:“保人。”
林信登时就只能认栽了。
林老汉和杜氏,林义夫妻和林忠夫妻,登时也没话说了。
他们之所以敢带着林礼的卖命前和汪氏一生的积蓄,大喇喇的搬到不熟悉的华阳县,一是为了躲避林安兄妹四个,二则是因林信考中了童生,而且据夫子说,今年便算了,待明年再考,林信必能考中秀才,有功名。一个有秀才功名的林信,足够他们在华阳县站稳脚跟了。
林老汉这才下定决心,带着一大家子人,来到了华阳县县城。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搬家是容易,周围人听说了林信是童生,敢欺负他们是外来人的也没有了,可是正因为是背井离乡,林信想要继续考试,结果却找不到保人。
本朝的科举考试极严,一旦考生有问题,保人是要受连坐的,是以林老汉一家搬家容易,但是想要在陌生的华安县找到一个合适的有功名的保人,让他能参加明年考试,这可就难了。
以林安的性子,林信根本不奢望林安能帮他找到保人,他这次之所以会赶过来,也只是想要林安能信守承诺,不干涉他去在华安县找到保人而已。若不然,林安孤家寡人,的确在华安县没有影响,可是林安老师韩夫子的一句话,却能让林信在华安县一个保人都找不到。就是有了学识,也参加不了科考。
马车上,林信按捺下心思,苦笑道:“安哥儿,四叔知道你心里有怨气。你身子还没好,要是有怨气,还是说出来好。这件事,虽然家里人都是为着你们四兄妹好,但是没有跟你们说实情也是真的。安哥儿,你放心,你祖父祖母早都说了,等咱们在华安县正式安定下来,就来接你们四兄妹过去。之前的分家……也只是你祖父祖母顾忌着四叔那时也在科考,所以才会把你们暂时分出去。只是没想到,你母亲竟会误会咱们,愣是把你给许配给一个猎户。你祖父祖母心中郁结,这才没有立刻把你们兄妹给接去华安县。”
林安不语。
林信只比林安大六岁,此刻却佯作格外慈爱地道:“安哥儿放心,你母亲留给你们的东西,自然都是你们兄妹的。只是你们现下还小,东西还是由你祖父祖母保管的好。等你将来和你两个妹妹嫁出去时,家里一定给你们好好准备嫁妆。至于平哥儿,家里也会好好供着他的。”只是银钱可不敢给这四兄妹一文。
这是林信他们连夜想出来的法子。
猎户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并没有把林安功名恢复的消息告知林家。而林安的信里,对此也只字未提。
是以林信他们,还想着用长辈身份,压住林安兄妹。
林安似笑非笑,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眼林信的绸缎衣裳:“留给我们兄妹?”他的目光最终定在林信腰间的压裙玉佩上,意味深长道,“我还以为,祖父祖母和三位叔叔,早就把我娘拼着眼盲挣来的血汗钱,还有我爹的卖命钱全都花光了呢。”
林信气得一脸青紫,当下不肯再说话。
原本么,林信比林安大了六岁。林家一开始没怎么想让林信读书,结果林礼娶了个会赚钱的汪氏回来,林家就有有信心为林信读书砸钱了。
林信十九岁中童生,这也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偏偏林信还有个十二岁中童生,十六岁成了秀才的小侄子,林信的好名声,直接被林安压了一头。
林信又岂会真的喜欢林安?甚至在林安被冤枉入狱时,林信明知自己这个天才到几乎过目不忘的小侄子,根本没有作弊的必要,却依旧没有为林安分辨半分,反而撺掇着一家人离开林家村。
待到了衙门时,林信本是凭着一身儒生衣袍,走在前面的,结果他被差役请到了公堂等着,林安却被请到了后堂。
而请走林安的衙役的称呼,更让林信瞪大了眼睛。
“林秀才,这边请。咱们大人和师爷,正等着您呢。”
林信不可置信地看着林安被几个衙役客客气气地请走了。
林秀才。
秀才。
难道林安的功名恢复了?
林信低下头,双拳紧握。
后堂。
白谨正换了官服,含笑道:“我正要使人去寻你,你这便来了,这莫非就是李义山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林安嘴角一抽,躬身一礼,便将他的来意一一说明,并请县太爷稍等片刻,他先去衙门前击鼓鸣冤。
这次轮到白谨嘴角抽搐了。
他忙道:“我吩咐人去把那王石抓来,你再去击鼓,这样来看审案子的百姓才会多些。”
白谨谈性正盛,就听傅师爷猛地咳嗽了一声,他才回过神来,道,“这案子好审。婚姻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里面没有媒人,且,林秀才父母皆亡,你妹子的亲事,你祖父祖母原也能替她做主。可偏偏你妹子正在孝期,你祖父祖母也刚巧和你等分家,独立一户。既独立一户,赋税独自交,服役独自算,这婚事,你祖父祖母,可以干涉,但不能做主。尤其你妹子还有你这个长兄在。长兄为父,你妹子还有下面两个弟妹的婚事,自当有你做主。”
白谨说罢,喝了口茶,继续道:“至于热孝成亲——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热孝成亲者,常常是大龄未婚或是冲喜者,你妹子和你一般大的话,才十六岁,而那王石也未超过二十,显然不算是大龄未婚。更何况还有之前的退婚书在,林秀才莫急,即便你我素不相识,你也不会输的。”
林安这才松了口气。
傅师爷笑道:“大人说的正是。只是这样一来,直接将婚事依照律法反驳回去,未免显得林秀才凉薄不孝。林秀才现下把你四叔叫来,反说是王家逼婚,伪造婚书,将你祖父一家摘了出去,这于林秀才的名声,反而有益。”
林安微微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傅师爷说笑了,事情本就如我在状纸中所诉,王家强行逼婚,伪造婚书,何来‘反说’一说?”
众人大笑。
猎户亦弯了弯唇角。
趁着王石还没被带来,白谨又将几张卖身契给了林安:“这是食肆和书坊几个不愿意离开的人的卖身契。你去看看,若愿意要他们,就留着他们继续用。若不愿意要,就当给我个面子,把他们的奴籍消了,放他们离开就是。”
林安谢过白谨,将几张卖身契接了过来,收起。
王石父子被带来了。
林安这才顶着大中午的烈阳,跑去击鼓鸣冤。
奈何大鼓太高,他这身子还没发育完全——个子有些矮,最后他是被猎户举着,才冒着热汗,把大鼓重重敲响的。
☆、被举高的小秀才
小秀才身子弱,努力敲了一会大鼓,身上就出了一身汗。
大猎户身子强壮,他的两只大手轻轻松松握着小秀才的小腰,就把小秀才给举起来了。
可大猎户同样出了一身汗。
他一双眼睛像是定在小秀才的小腰上似的,丁点都移不开。
“喂!放我下来!”
林安见被他的大鼓声引来的人越来越多,自己也没什么力气继续敲鼓了,扭了扭腰,就想下去。
猎户见手中的小腰扭了扭,喉结滚动,两只大手登时将小腰攥的更紧。
林安恼道:“放我下去!”
猎户这才反应过来,小心翼翼的将人放了下来,然后取出一只手帕,给小秀才擦了擦额头大滴大滴的汗珠。
林安想要瞪猎户,结果看到猎户只顾着给他擦汗,自己额头上的汗都丝毫不在意,心中一软。
林安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再想到那坑人的户婚律,林安想要说的话,登时就只能咽了回去。
这个人是真的很好。
长得高高壮壮,恰好是他喜欢的类型;脾气……看着也不错,对他好,对他的家人也好,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坑人的户婚律呢?
林安真不想做被关进笼子里的金丝小雀儿,所以张了张嘴,什么都没说,低着头,进了县衙大堂。
按照常理说,林安是击鼓之人,手上拿着状纸,是原告,应当先陈诉实情,可是那王石父子一见县太爷上了公堂,当头就拜,大呼“冤枉”。
林安:“……”
白谨也颇为无语,喊了两声“肃静”,才令王石父子安静下来。
白谨这才清了清嗓子,却不是先问原告,而是看向公堂之上,和林安一起站着的林信。
“堂下何人?因何见了本官却不跪?”
林安已经得了秀才功名,当然不用叩拜。他不想猎户跪拜年龄差不多的白谨,还把猎户给赶到了公堂外面,和众人一起观看。
王石父子是纳头就拜,这没的说。
公堂上唯一该跪而没有跪的,只剩下林信一人。
林信尴尬,却还是躬身道:“学生童生林信,见过大人。”
白谨是听过林安的故事的,更知道林家人是如何欺负林安兄妹,而堂下这个林信,又是如何明知不该为而为之,妄图甩掉林安兄妹这几个包袱,还试图坑害无辜女子的,白谨对林信颇无好感。
“这却是奇了。何时律法规定,童生见官,也可不跪?”
林信面色涨红。
傅师爷适时道:“大人英明。童生见官,自当下跪。且,童生自称,也该是草民二字。”
林信还试图道:“学……草民已经过了府试,只要明年能过了院试,便可得秀才功名。到时便可不跪。学、草民只是……”
白谨一挥手:“你也知道是‘到时便可不跪’,‘到时’才有功名。你现下既无功名,因何不跪?”
林信看向一旁站着的林安。
白谨道:“林秀才可是今年院试的案首,即秀才头名,自然可以不跪。”
林信只道林安恢复了功名,却没想到林安竟是案首!而他自己,比林安年长六岁,大了足足一辈,却是刚刚考过童生,院试压根榜上无名!登时只觉脑中“嗡”的一声,看向林安的目光,越发复杂。
白谨却不管那些,厉声喝道:“还不跪?”
林信只得跪下。
王家父子因白谨这一番行为,还道是县太爷向着他们,忙忙喊冤:“草民有林家的婚书,有林大丫的庚帖,更把嫁妆都抬到林家去了,那林大丫,怎的就不是咱们家的媳妇儿了?那林秀才,凭甚么要告咱们?大人,您定要为草民一家做主!”
说罢就连连叩拜,掷地有声。
“大人!大人!婚书和庚帖都在这!您可要看看呐!”
王阿花在家中连连晕了两次,好不容易醒来,在家里找了婚书庚帖,就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险险赶上开堂。
白谨看了林安一眼,将王阿花放了进来。
王阿花也是纳头就拜,哭号着把婚书和庚帖都递了上去。
白谨嫌这妇人哭得吵闹,厉声说了几句话,才让妇人停下苦恼。
白谨这才看向林安:“林秀才,这婚书庚帖都在,你为何说这桩婚事不做事?可有证据?”
林安道:“户婚律有云,男女婚姻,当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敢问大人,那婚书上,可有媒人?可有父母之命?”
白谨道:“并无。”
王阿花立刻嚎道:“媒人咱们是忘了写了!至于父母之命……林大丫爹娘都死全了,咱们上哪里去问她爹娘的意思?她祖母同意了,她四叔亲自给写的婚书,咋就不作数了?”她一把拉住林信的胳膊,“她四叔,那婚书可是你亲自写的,咱们给的嫁妆也是你亲自点收的,咱们还给了一套文房四宝来着,那不是让你给拿去用了么?咋咋就不作数了?”
林安目光冷冷地看向王阿花和林信。
林信虽有读书人的傲气,但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否则的话,也不会千里迢迢跑过来,跟林安一起上公堂了。
他见王阿花这样攀扯他,再看县太爷和林安“一丘之貉”的模样,登时就明白,他该怎么做了。
“大人!”王阿花能哭嚎,林信也能。
他一抹袖子,便沉声哭诉道:“实在不敢欺瞒大人,那婚书,的确是草民所写。”
王阿花喜道:“你们看!你们看!”
王石父子也是喜上眉梢。
结果就听林信继续道:“只是草民确实被逼无奈之下所写。这月初一,草民家中二哥和三哥都不在家,徒留草民和草民的老父老母,两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嫂嫂,还有几个侄子侄女在家。王石一家,却带了足足十个长工,闯入我家,逼迫我老母将草民侄女大丫在孝期嫁给王石,否则……”
林信痛哭流涕:“草民一介书生,能读能写能文,偏偏打不过王石一家还有他们身后的十个长工。草民有心硬拼,却唯恐伤及老父老母,伤到几个侄子侄女,这才不得已,写下那张假的婚书,让王石一家,不至于对我们一家下毒手。”
王石一家脸都绿了。
他们去的那天,林家老二老三的确不在,他们也带了十个长工是不假。可是,那十个长工可是给他们抬聘礼过去的,根本不是去威胁的,哪里会打杀林家人?
还有那婚书,怎么就是假的了?
白谨也问,婚书怎么就是假的,林信怎么证明自己所说的话?
林信继续哭道:“草民虽被逼迫写下婚书,可是草民心下不舍侄女受苦,嫁给此等品行恶劣之人,便在婚书中,故意没有写下媒人。无媒不成婚,婚书自然不得作数。”林信一顿,又道,“且,老母亦不舍孙女,故而并未给王家真的庚帖。”
事实是,当初写婚书时,林信很是不耐,而王家人和林家其他人,根本没想到媒人这一条,是以就没有写上去;而林大丫的庚帖是假的,则是因着林家人无人记得林大丫出生的具体时辰,这才作了假——他们原本想着,真假又如何?林大丫无人做主,左右都得嫁了,他们有甚么好在意的?
可世事难料,林信也没想到,他会在公堂之上,将这件事反过来用来驳斥这桩婚事。
这下白谨和林安看向林信的目光都变了。
不过,不管真相如何,林信这样配合,让婚书彻底成了被逼迫伪造的婚书,这场官司变得简单起来,二人都未再多做什么。
王家人想要继续闹,偏偏事实就是如此,无媒不得成婚,更何况庚帖都是假的,嫁谁?谁嫁?
婚事自然做不得数。
白谨直接当堂宣布,王石和林大丫的婚书是假,二人无任何干系。
王家如何甘心?
王阿花忍不住喊道:“可是咱们连聘礼都给了啊?那也是假的吗?”
林信继续哭:“聘礼?何来聘礼?你王家就是这么冤枉林家的吗?”
王阿花还欲说些什么,林安终于站了出来,双手把他的状纸奉上。
“草民林安,欲状告王家村王石,逼迫我四叔写下假的婚书,意欲强抢民女,污蔑我家祖母孝期嫁孙女,污蔑我祖父收了莫须有的聘礼……种种罪状,数不胜数,恳请大人查明真相,将这等小人,严加惩治!”
公堂上的几人,还有公堂外看戏的众人,这才发现,这小秀才告的根本不只是婚书造假一件事,还有更严重的强抢民女等等。
婚书造假不是什么大罪状,打上几板子,就能放人了。可是,强抢民女呢?污蔑林家收下“莫须有”的聘礼呢?这两桩才是真正的大事。
后者或许证据不足,但是前者,王石和王阿花,跑去林家大发虎威,强行放话林大丫“活着是王家的人,死了是王家的鬼”的事情却是真真的,当时看到的人有十几个,王阿花回到村子后,又把自己威风的模样到处宣扬了一番,这件事却是做不得假。
因此白谨最后直接判王石“因并未当真强抢,流一年,三十大板,立即执行”。
王阿花欲闹,白谨道:“堂上喧闹,拉下去。”立刻就有衙役把王阿花给赶出去了。
其余人当然不敢再闹。
王石也被拉下去打板子。王石父亲和王阿花妄图扑上去给王石挡板子,却被拉下去。登时一家人哭成一片。
不少人见了,都道是“可怜”。
林安面无表情地看着,心道,这便是可怜了么?如果他们一家当真得逞,当真把大丫抢了过去,无所顾忌的欺负大丫,而自己也因大丫,而不得不受到牵制,听从他们的“吩咐”,那岂不是更加可怜?即便四年后他中了举人,可那时,他当真能把大丫再抢回来么?大丫那时没有孩子还好,可是,王家强抢了大丫,怎么会傻到不让大丫怀孕生子,更好的牵制他们兄妹呢?
王家现下是可怜,可是,他们如果没有那种念头,又岂会落到今日田地?
衙门的衙役也会办事,见周围人指着王石说可怜,就一面赶人,一面喊道:“可怜什么可怜?他是犯人!知道吗?犯人!你要真可怜这犯人,等一年后他流放回来了,就把你妹子你姑娘嫁给他好了!”
众人登时闭嘴。
公堂上,林信这才撑着身子要起身。
林安默默地看着林信。
“四叔,我娘的嫁妆,祖父祖母打算何时归还?还有,大丫二丫和平哥儿的婚事,将来可是我做主了?”
林信强笑道:“什么嫁妆不嫁妆的?你娘那会子连娘家都没有,连那身嫁衣,都还是借来的,哪里有嫁妆?安哥儿你糊涂了。至于婚事,你一个孩子,做的了谁的主儿?”
林安看向白谨,躬身长揖一礼。
林信眉心一跳,就听白谨道:“童生林信,协助王石伪造婚书,虽有难言之隐,但伪造婚书后,你有十日时间可以告知林安,或是鸣冤击鼓,然,童生林信,期间却无所作为,当罚。来人,把林信拖下去,杖责十板,以儆效尤。”
林信脑中一懵,险些栽倒。
作者有话要说:
☆、被诅咒的小秀才
林信懵住了,不意味着县衙的衙役也懵住了。
两名衙役冲着林信龇牙一笑,就把人带去打板子了。
林信被人拖着走了五六步,才反应过来,回头大喊:“安哥儿,你快帮我求情!快啊!”
林安露出一个乖巧无害的笑容,顶着两只小酒窝道:“求情?四叔是让我替四叔贿赂县太爷么?”见林信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模样,苦恼的摇头道,“且不说贿赂之事,一来侄子不会做,二来县太爷不会收,三来侄子身无长物,也贿赂不得任何人。四叔有错,就当罚。还请四叔快快去受罚罢。”
林信不禁道:“你怎么呢?你、你怎么能?难道你就不怕大丫二丫她们的婚事……”他说着就闭上了嘴巴,等着林安不语。
林安笑容不变:“长兄为父。且,祖父祖母已经将我们兄妹分家分出来,早就不算一户。”
林信还要再说,拉着他的衙役已经不耐烦了,直接把林信扛到肩膀上,大步走到外面王石行刑的旁边的长椅,把林信也给绑了上去,然后撸起袖子,就开打。
林信直接被打晕了过去。
王石也被打晕了——不过是在挨了三十棍之后才晕的。
王阿花恨恨的瞪向林安,大声骂道:“呸!你个不要脸的秀才!竟污蔑我们王家!我诅咒你断子绝孙!”
听到的衙役正要劝,就见小秀才身边,站了一个高高壮壮的男人,衙役登时咧嘴笑了。
嘿,可不就是断子绝孙么?那小秀才的未婚夫是男的,俩人难道还能造出个娃娃来?那妇人倒是会骂。
林安也笑了,仰头看一眼猎户,猎户正双目晶亮的看着他。
林安心头一跳,抿了抿唇,把脑袋摆正。
王阿花还在骂,而是那些衙役都不傻,早都看到了县太爷和林秀才的关系不错。于是王阿花越骂,王石挨得板子就越重,王石他爹气得骂王阿花,偏偏王阿花不开窍,就逮住林安骂了,一刻都不肯停。
猎户虽然不满王阿花骂林安,可是,王阿花骂林安骂的都是断子绝孙的话,而王阿花又是妇孺,他不好出手,只能站在那里看着。
等待林信挨完了十板子的打,林安招呼衙役帮忙,把人抬到医馆时,猎户这才大步走到王阿花面前。
王阿花吓了一跳。
倒不是别的,猎户人高马大,身子健壮,一看就是有力气,会打架的。这么一个人,偏偏还带着一股莫名的气势。
猎户往王阿花眼前一站,王阿花还真被吓了一跳,喏喏道:“你、你站这做甚?衙役大爷都在,难道你还要在这里打我这个妇人?”
猎户却不说话,只一双黑沉沉的眸子,盯着王阿花不语。
王阿花被盯得心中害怕,却又不敢表现出来。
那边林安一转头,见猎户不见了,便喊了一声。
猎户这才动了。
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两块厚重的石头,叠在一起,一用力,将两块石头,当着王阿花的面,齐齐折断!
看热闹的人齐齐惊呼,大声叫好。
王阿花吓都吓傻了,歪倒在地。
猎户将其中一块石头往王阿花身上一抛——
“啊——”王阿花大声尖叫,但身上却没有疼痛传来。
等她睁开眼睛,才发现猎户已然走了,而那块砸向她的石头,其实是落在了她身边一步远的地方。根本没有砸到她。
王阿花惊魂甫定,捂着胸口,不知在念叨什么。
林安并不想管林信,可是他们叔侄名分犹在,而且在外人看来,这一次林信的确是来“帮”他们的,因此林安再心不甘、情不愿,还是将林信送到医馆,让大夫给林信上了药,并且买了足够分量的药材,租了辆熟人的马车,把林信放到马车上,送去华安县了。
待处理完了林信的事情,林安不好立刻就去感谢白谨,是以拿着几张卖身契,先去了书坊。
白谨给林安的这处书坊,是一座二层的小楼。一楼是店铺,摆满了各种书籍。林安仔细看了看,这里的书籍除了四书五经外,还有不少志怪、戏本子等等。二楼是书坊的仓库,还带着一个小房间,书坊掌柜的卖身契就在林安手上,掌柜的见状就说,这个小房间,是书坊伙计小米的房间。小米的卖身契也在林安手上。
林安道:“除了柳掌柜和小米,还有一个柳师傅,他在何处?”
柳掌柜笑道:“柳师傅正是家兄,正在后面看着那些请来的伙计印书。”
说罢,就引着林安和秦止往后面走。
林安这才发现,店铺后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后面又是两层小楼。那两层小楼,一楼就是印书的地方,二楼是柳掌柜和柳师傅的住处。
院子里还开了一小块菜地,种了些菜,养了四五只鸡。
柳掌柜见林安看向院子,心中一动,有意试探林安,便笑道:“县太爷仁慈,我和家兄,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这院子……让东家见笑了。”
林安摇了摇头。他早就想好,继续考科举的,因此就算有心想把这书坊做好,也不可能自己跑去做柜台上卖书。如果柳掌柜和柳师傅真的是把这里当家,会账目清晰的把账做好,林安对此完全不会介意。
书坊前面卖书的地方,只有一个掌柜,两个伙计;后面印书的地方,除了柳师傅,还有四五个伙计一起忙活,这还忙活的热火朝天。
林安看得清楚,他们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刻字麻烦,印字麻烦,整理出一本书来也麻烦。
这也是书价高居不下的缘故之一。
柳掌柜的看着温和有礼,谦谦君子,柳师傅却是个彪形大汉,身材壮硕。二人看着一点都不相像。
林安看了一会,见二人待自己很是客气,账目做得极好,柳师傅将印书的事情也安排的很好,便没有说什么。只绕着这书坊前后院又看了几遍,便离开了。
柳掌柜笑道:“这小东家,倒是有些意思。”
柳师傅道:“管他呢?他要是个表里不一的,咱们就赎身走人好了。反正……咱俩这辈子注定没有后代,啥身份都没关系!”
柳掌柜含笑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这小东家在自己的书坊里,挑几本三字经、千字文、几本戏文,还不忘让他记账,待月底算账时好能理好账——这样的小东家,看起来乖乖巧巧,做事客气谨慎,一双眼睛清澈明亮,又岂会是表里不一之人?
林安走出书坊,心中也觉柳掌柜和柳师傅蛮有意思,不过他没有说出来,而是拉着猎户继续巡视他的另一处产业——食肆。
林安的书坊是在城中间,一条专门卖文房四宝的街道上,很是安静。
食肆却是在一条喧哗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林安和秦止没有表明身份,在食肆吃了顿饭,听周围人说,就知晓这家食肆早上会在门前做早点,卖包子、烧饼、豆腐脑、茶叶蛋什么的,是卖给早上进城干活的人吃的;而中午和晚上,做的是普通的稍微有些闲钱的百姓的生意——饭菜味道不错,但也没到美味到极致的那种。但是食肆里请了说书先生,到了饭点,食肆里生意很是不错。
林安既高兴又惋惜。
高兴食肆和书坊不需要他花费太多心思,惋惜他似乎没法子大展拳脚,只能稍微改变一下书坊,让书坊变通一下,既方便读书人,也能为书坊多赚些银子。
至于食肆……林安见了食肆的掌柜和两个签了卖身契的大厨,双方对彼此都很满意。两个大厨厨艺很不错,掌柜的也清楚自己的身份,账目清晰,没有偷奸耍滑,食肆的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上三十两银子,差的时候,一个月也能赚上十八、九两,平均每月能赚上二十几两银子,林安的确是没有改变食肆的必要了。
这些银子看着不算很多,可是以林安的秀才身份来看,如果赚的再多,才会被有心人捣乱。一个每月赚二十几两银子的铺子,反而没人会捣乱。
把书坊和食肆看完,在食肆打包了几份素菜和点心。想到两个妹妹脑袋上光秃秃的模样,林安又跑去首饰铺,给两个妹妹各买了一整套银首饰,又格外挑了四只簪子。
猎户若有所思地看了林安的脑袋一眼,亦悄悄的买了两只簪子——男子戴的簪子。
两人出了首饰铺,这才打道回府。
林安做进马车里,就有些晕乎了,正想着家里有银子了,有地了,他这次又把王家给收拾一通,怕是村子里的人也该意识到,现在的林安,和从前的林安不同,不敢随意欺负。
还有一件事,他该买人了。
猎户对他那么好,小秀才觉得,他不舍得猎户一直给他驾马车。
那就买人罢。
作者有话要说:
☆、搬新家的小秀才
林安在马车上迷迷糊糊睡着后,等再次睁开眼睛,又到了第二天的晌午。
林安:“……”这身子到底什么时候好?每天都睡那么长时间,太浪费了好不好?
穿好衣袍,出门洗漱时,林安就看到林大丫和林二丫都戴上了他昨天买的簪子和耳钉。
林二丫活泼,见林安出来了,还特特跑过来,晃着耳钉和簪子给林安看:“哥,你看,好不好看?”
林安故作一本正经:“哪里好看了?我妹妹长得这样漂亮,再好看的簪子,到了我妹妹头上,也衬得不好看了。”
第4节
恋耽美
第4节
林安叹道:“先母自嫁入林家,为林家做了整整十五载的绣活,挣了几百两银子,因此先母死前,曾乞求我祖父祖母,我下面几个弟妹的亲事,全由我来做主。祖母又岂会因莫须有的‘聘礼’,就胡乱把我大妹许配给一个不孝不义不仁之人呢?”
“安哥儿说的,可是真的?”有人小心翼翼的询问。
林安露出两个小酒窝,乖巧而无害地笑道:“自然是真的。我那四叔明年可是要考院试的。院试啊,听说,他的保人还没能找齐呢。我说的每件事,自然……都是真的。”
不少人齐齐打了个寒颤。
这十六岁的秀才公,看起来,很是不好惹啊。
作者有话要说:
☆、被算计的小秀才
众人面面相觑,良久,终于离开。
林安慢慢收起脸上的笑容,陪着两个妹妹进了院子。
猎户也跟了进去。
林大丫依旧心绪不宁,但是也没有再想不开了。
蝼蚁尚且偷生,林大丫当时拿了剪子,说是要自尽,其实还是想要逼王家人自己离开。
更何况,林大丫现下心中有了另外一个想法——她为什么要死在林家门口呢?如果这次她真的非嫁不可,那她也该让花轿抬着她到了王家门前,死在王家大门口才是。
林大丫心中下了决定,精神就好了起来,微微笑着,就去房间换了身衣服,然后就没事儿人一样的去厨房忙活儿了。
林二丫看得心惊胆战,拉着林安的袖子:“哥,哥,大姐不对劲啊。”
林安也看出来了。
他目光沉了沉,更恼恨王家和自己那些所谓的亲人了。
“二丫去隔壁,看看莫大娘他们回来了没?她们要是回来了,就请莫大娘和莫大嫂,帮忙照顾几天茂哥儿和平哥儿,二丫这几天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好好跟着大丫,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干。”林安拍拍林二丫的脑袋,温声道,“莫怕,只要哥哥把事情解决好,大丫就不会出事的。”
林二丫红着眼睛点了点头,就跑去隔壁莫大娘家了。
林安取出笔墨纸砚,便开始写状纸。
状纸并不难写,这件事情也不算太难解决,白谨和傅师爷还没走,公堂也不难上。
对林安来说,唯一难的地方,是在那个躲到华安县的林家身上。
林安的祖父林老汉,祖母杜氏,二叔林义,三叔林忠,四叔林信,小姑林珍,还有二婶小杜氏,三婶李氏,小杜氏所出的堂兄林大宝和林二宝,李氏所出的一个堂妹林珠。
这一大家子人啊。
林安写完状纸,将墨迹未干的纸放在一旁晒着,又铺开一张纸,拿着笔,却迟迟没有落下。
林家其实是不太穷的。虽然子孙多,但林安这个身体的父亲林礼,会壮年死亡,其实是在河里救人,结果人救上来了,他自己却腿脚抽筋,没能从河里爬出来,淹死了。
林礼救上来的人是个过路的商客,见状感激林礼,便留下了一百两银子,说是让林家养活林礼的四个孩子。在听说林安才十二岁就中了童生,却因要守父孝,再过三年才能考试后,心中越发愧疚,干脆帮林安联系了县里的韩夫子,想替林安交十年的束脩,让林安在韩夫子那里读书。结果韩夫子说以林安资质,交六年便足矣,商客还是给林安交了十年的束脩,除此之外,还有伙食费和住宿费,让林安放心在韩夫子那里读书。这才对着林礼的坟头磕了三个头,走了。
是以原身林安自父亲去后,读书的束脩之类的就没再花过林家的钱。
他需要花钱的地方,大约就是买书本和笔墨纸砚,还有逢年过节,给夫子送礼,以及更换衣物等等。
总体来说,供养原身林安读书,对林家来说,并不太费劲。
而林大丫打小就乖巧能干,一个人就能把林家喂鸡喂猪打理菜园子,还有照看弟妹的活计干完;林二丫虽然爱跑去村子里玩,但养两个小丫头,能花多少银子?至于林平,今年才三岁,就更花不了多少钱了。
而林母汪氏,不说平常的刺绣了,每年的四个双面绣小屏,就能卖至少一百两银子。如果再加上其他的手帕、衣裙等等,汪氏一年,大约能赚上至少一百五十两银子。
汪氏嫁进林家十五年,也就是说,十五年时间,往少的说,至少赚了两千两百两银子。这还不算汪氏已然不知所踪的嫁妆。
再加上林礼挣得钱,商客给的赔偿等等……林家分家时,因为汪氏那时已经不得已把林安许嫁了,所以林老汉直接按照林平一个男丁,分的家产——四亩下等田地,二两银子,一处破房,其余牲畜粮食,什么都没有。
林安面色越来越难看。
他刚重生过来时,只觉怪异,没有精力细想。可现下想想,林家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他们那时,又是如何忍住,任由原身林安被冤枉入狱,分文不为林安打点?在林家的摇钱树汪氏和原身林安重病后,又是如何狠得下心肠,根本不管他们呢?
林家啊。
有这么多的银子,会背井离乡,不去较近的华阳县,而去较远的华安县,怕也是担心他们兄妹四个回过神来,把他们家中到底有多少钱财的事情捅出来,这才会跑得那么快的吧。
林安想了想,终于执笔,写下一封信。不是写给林老汉,是写给那个比他大了六岁,却刚刚才考上童生的四叔林信。
这封信写下来,他不信林家还会有胆量承认,他们在孝期把林大丫许配出去的事情。
猎户一直看着林安。
待林安将信写完吹干,猎户上前,拿过了信,转身就走。
林安:“三哥你做甚么?那信很重要的。”
猎户这才回头,闷声道:“去华安县,送信,抓人。”然后明天一大早再赶回来,带着那个林信,和小秀才一起去击鼓鸣冤,解决问题。
林安一怔,抬头去看猎户。
猎户也正看着小秀才。一双眸子,黑亮黑亮的。
林安沉默一会儿,才道:“三哥,你不必对我这样好。”
猎户面无表情:“你是我媳妇儿。”然后直接就走了。
再晚一会,县城会关城门的。猎户这会儿赶去华安县,也只能骑马快跑,才能堪堪赶在关城门前,到那个林家。
林安小胳膊小腿儿,还真追不上发怒的猎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猎户带着信走人了。
林二丫跑出来问怎么了,林安摇了摇头,进屋去了。
身后林二丫还在碎碎念:“秦大哥怎么这会子走了?饭也没吃,水也没喝,而且天就快黑了,赶夜路的话……”
林安逗弄一会平哥儿和茂哥儿,吃了晚饭,喝了药,想了一会明日去衙门的事情,微微有些困倦,正想打起精神,再思考一下他和猎户之间的事情,结果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林安身子还没好全,加上在外面跑了一天,又回来应付了一番王石母子,第二天没能按照他预想的那样一大早起来,而是等到日上三竿,他才醒了过来。
这让那些等着看好戏,以为林安真的会一大早去县里衙门的人,大失所望。不少人还跑去王石家里,把事情当笑话似的说给王阿花和王石听。
王阿花开头还听得胆颤,结果听到来人说,那林秀才,日上三竿还没出门呢,就立刻放下心来。
“那安哥儿啊,才十六岁,他就是真考上秀才了,不还是个孩子?”王阿花抚了抚鬓角,颇为自得地道,“别说大丫了,他下面两个弟妹的亲事,不还是要老林家一家做主?我可是亲耳听杜大娘说了,她原本也没想着什么孝期嫁孙女的,还好我去了,提醒她了,她正想着,把二丫也给嫁出去呢。”
来人大为惊奇:“二丫不是才七八岁?”
“嗐,那有什么?七八岁,不正好做童养媳吗?”王阿花吃吃笑了起来,意味不明道,“就是不做童养媳,不是有些有钱人,就好这一口嘛。”
来人也吃吃直笑。
“还是阿花姐有眼光啊。别说那林大丫长得俊,能干,还会刺绣,就单看昨个儿林秀才护着大丫的样子,就知道将来,阿花姐手里攥着个大丫,那林秀才爱妹心切,就只能您指东,他不敢往西了。”来人极力奉承王阿花,“阿花姐的亲侄子不是也要进学堂了?直接丢去给林秀才,我看啊,那林秀才就是为了大丫,也铁定给阿花姐教出一个小秀才来!”
王阿花“哎呦”一声,正要说这个主意好什么的,就听院子里闹哄哄的。
她拍着大腿出去看了一眼,就见几个衙役闯了进来,大声问:“王石呢?王石在哪儿?林秀才把他告到县衙里了,还不快出来,跟咱们去公堂?”
王阿花只觉眼前一黑,发福的身子,“砰”的一声,砸倒在地。
☆、敲大鼓的小秀才
眼看着衙门里的衙役真的赶来了,王阿花更是一下子摔倒在地,那些跑过来给王阿花“捧场”说笑的,低着头,弯着腰,就像绕过地上的王阿花,离开王家。
奈何那几个衙役眼睛一扫,就瞪向她们:“王石呢?你们都在王家,是王家的什么人?王石去哪里了?”
衙役其实并没有官职,只是在普通百姓,尤其是山野乡民眼里,衙役就已经是很大的官了。
胆小的妇人直接不敢说话,还是几个胆子大点的妇人,开口说了王家田地的方向,说快秋收了,那王石应该和王石的爹正在田地里看地。
衙役这才冷哼着走人了。
等到王阿花睁开眼睛醒来,就有人告诉她,衙役已经把她儿子和男人一起带走了。
王阿花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怒急攻心,又晕过去了。
且不提王阿花晕过去的事情,林安却是已经在衙门的后堂,一面和白谨喝茶,一面等着衙役把王石带来了。
他今日虽说起得晚了,但状纸什么的都已经写好,之前和王家退婚时的退婚书也在,而猎户也早早的把神色复杂的林信带了过来,在一旁等着,林安匆忙吃罢早饭,喝了药,就让猎户赶着马车,把他和林信一起送到衙门来了。
林信穿着绸缎衣裳,一副儒生打扮,看起来温文尔雅。
林安却只看了他一眼,一句话不肯说。
林信原本是不愿意来的,事实上,林家除了林安他们这一房的其他人,其实都不愿意和林安他们甚至林家村的其他人在有什么联系。奈何林安的那封信太可怕了。
林安在那封信里,很认真地算了一笔账。把林家现在可能拥有的银子数量和来源,写了下来。
汪氏绣双面绣有一个特点,就是会亲自为双面绣取名。汪氏本就识字,又小有才华,取出来的名字独一无二又好听,少有铺子会改掉她取出来的名字。
原身林安记得汪氏所取的每一个双面绣小屏的名字,也一一写在了信中。
杜氏气得把林安骂了个底朝天,更骂汪氏不会教子,林老汉抽着旱烟,不住的叹气,林义夫妻和林忠夫妻转着眼珠,就是想不出来主意。
林信倒是真不想来,奈何那猎户人高马壮,气势惊人,见他欲躲,直接开口说了两个字:“保人。”
林信登时就只能认栽了。
林老汉和杜氏,林义夫妻和林忠夫妻,登时也没话说了。
他们之所以敢带着林礼的卖命前和汪氏一生的积蓄,大喇喇的搬到不熟悉的华阳县,一是为了躲避林安兄妹四个,二则是因林信考中了童生,而且据夫子说,今年便算了,待明年再考,林信必能考中秀才,有功名。一个有秀才功名的林信,足够他们在华阳县站稳脚跟了。
林老汉这才下定决心,带着一大家子人,来到了华阳县县城。
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搬家是容易,周围人听说了林信是童生,敢欺负他们是外来人的也没有了,可是正因为是背井离乡,林信想要继续考试,结果却找不到保人。
本朝的科举考试极严,一旦考生有问题,保人是要受连坐的,是以林老汉一家搬家容易,但是想要在陌生的华安县找到一个合适的有功名的保人,让他能参加明年考试,这可就难了。
以林安的性子,林信根本不奢望林安能帮他找到保人,他这次之所以会赶过来,也只是想要林安能信守承诺,不干涉他去在华安县找到保人而已。若不然,林安孤家寡人,的确在华安县没有影响,可是林安老师韩夫子的一句话,却能让林信在华安县一个保人都找不到。就是有了学识,也参加不了科考。
马车上,林信按捺下心思,苦笑道:“安哥儿,四叔知道你心里有怨气。你身子还没好,要是有怨气,还是说出来好。这件事,虽然家里人都是为着你们四兄妹好,但是没有跟你们说实情也是真的。安哥儿,你放心,你祖父祖母早都说了,等咱们在华安县正式安定下来,就来接你们四兄妹过去。之前的分家……也只是你祖父祖母顾忌着四叔那时也在科考,所以才会把你们暂时分出去。只是没想到,你母亲竟会误会咱们,愣是把你给许配给一个猎户。你祖父祖母心中郁结,这才没有立刻把你们兄妹给接去华安县。”
林安不语。
林信只比林安大六岁,此刻却佯作格外慈爱地道:“安哥儿放心,你母亲留给你们的东西,自然都是你们兄妹的。只是你们现下还小,东西还是由你祖父祖母保管的好。等你将来和你两个妹妹嫁出去时,家里一定给你们好好准备嫁妆。至于平哥儿,家里也会好好供着他的。”只是银钱可不敢给这四兄妹一文。
这是林信他们连夜想出来的法子。
猎户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并没有把林安功名恢复的消息告知林家。而林安的信里,对此也只字未提。
是以林信他们,还想着用长辈身份,压住林安兄妹。
林安似笑非笑,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眼林信的绸缎衣裳:“留给我们兄妹?”他的目光最终定在林信腰间的压裙玉佩上,意味深长道,“我还以为,祖父祖母和三位叔叔,早就把我娘拼着眼盲挣来的血汗钱,还有我爹的卖命钱全都花光了呢。”
林信气得一脸青紫,当下不肯再说话。
原本么,林信比林安大了六岁。林家一开始没怎么想让林信读书,结果林礼娶了个会赚钱的汪氏回来,林家就有有信心为林信读书砸钱了。
林信十九岁中童生,这也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偏偏林信还有个十二岁中童生,十六岁成了秀才的小侄子,林信的好名声,直接被林安压了一头。
林信又岂会真的喜欢林安?甚至在林安被冤枉入狱时,林信明知自己这个天才到几乎过目不忘的小侄子,根本没有作弊的必要,却依旧没有为林安分辨半分,反而撺掇着一家人离开林家村。
待到了衙门时,林信本是凭着一身儒生衣袍,走在前面的,结果他被差役请到了公堂等着,林安却被请到了后堂。
而请走林安的衙役的称呼,更让林信瞪大了眼睛。
“林秀才,这边请。咱们大人和师爷,正等着您呢。”
林信不可置信地看着林安被几个衙役客客气气地请走了。
林秀才。
秀才。
难道林安的功名恢复了?
林信低下头,双拳紧握。
后堂。
白谨正换了官服,含笑道:“我正要使人去寻你,你这便来了,这莫非就是李义山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林安嘴角一抽,躬身一礼,便将他的来意一一说明,并请县太爷稍等片刻,他先去衙门前击鼓鸣冤。
这次轮到白谨嘴角抽搐了。
他忙道:“我吩咐人去把那王石抓来,你再去击鼓,这样来看审案子的百姓才会多些。”
白谨谈性正盛,就听傅师爷猛地咳嗽了一声,他才回过神来,道,“这案子好审。婚姻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里面没有媒人,且,林秀才父母皆亡,你妹子的亲事,你祖父祖母原也能替她做主。可偏偏你妹子正在孝期,你祖父祖母也刚巧和你等分家,独立一户。既独立一户,赋税独自交,服役独自算,这婚事,你祖父祖母,可以干涉,但不能做主。尤其你妹子还有你这个长兄在。长兄为父,你妹子还有下面两个弟妹的婚事,自当有你做主。”
白谨说罢,喝了口茶,继续道:“至于热孝成亲——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热孝成亲者,常常是大龄未婚或是冲喜者,你妹子和你一般大的话,才十六岁,而那王石也未超过二十,显然不算是大龄未婚。更何况还有之前的退婚书在,林秀才莫急,即便你我素不相识,你也不会输的。”
林安这才松了口气。
傅师爷笑道:“大人说的正是。只是这样一来,直接将婚事依照律法反驳回去,未免显得林秀才凉薄不孝。林秀才现下把你四叔叫来,反说是王家逼婚,伪造婚书,将你祖父一家摘了出去,这于林秀才的名声,反而有益。”
林安微微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傅师爷说笑了,事情本就如我在状纸中所诉,王家强行逼婚,伪造婚书,何来‘反说’一说?”
众人大笑。
猎户亦弯了弯唇角。
趁着王石还没被带来,白谨又将几张卖身契给了林安:“这是食肆和书坊几个不愿意离开的人的卖身契。你去看看,若愿意要他们,就留着他们继续用。若不愿意要,就当给我个面子,把他们的奴籍消了,放他们离开就是。”
林安谢过白谨,将几张卖身契接了过来,收起。
王石父子被带来了。
林安这才顶着大中午的烈阳,跑去击鼓鸣冤。
奈何大鼓太高,他这身子还没发育完全——个子有些矮,最后他是被猎户举着,才冒着热汗,把大鼓重重敲响的。
☆、被举高的小秀才
小秀才身子弱,努力敲了一会大鼓,身上就出了一身汗。
大猎户身子强壮,他的两只大手轻轻松松握着小秀才的小腰,就把小秀才给举起来了。
可大猎户同样出了一身汗。
他一双眼睛像是定在小秀才的小腰上似的,丁点都移不开。
“喂!放我下来!”
林安见被他的大鼓声引来的人越来越多,自己也没什么力气继续敲鼓了,扭了扭腰,就想下去。
猎户见手中的小腰扭了扭,喉结滚动,两只大手登时将小腰攥的更紧。
林安恼道:“放我下去!”
猎户这才反应过来,小心翼翼的将人放了下来,然后取出一只手帕,给小秀才擦了擦额头大滴大滴的汗珠。
林安想要瞪猎户,结果看到猎户只顾着给他擦汗,自己额头上的汗都丝毫不在意,心中一软。
林安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再想到那坑人的户婚律,林安想要说的话,登时就只能咽了回去。
这个人是真的很好。
长得高高壮壮,恰好是他喜欢的类型;脾气……看着也不错,对他好,对他的家人也好,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坑人的户婚律呢?
林安真不想做被关进笼子里的金丝小雀儿,所以张了张嘴,什么都没说,低着头,进了县衙大堂。
按照常理说,林安是击鼓之人,手上拿着状纸,是原告,应当先陈诉实情,可是那王石父子一见县太爷上了公堂,当头就拜,大呼“冤枉”。
林安:“……”
白谨也颇为无语,喊了两声“肃静”,才令王石父子安静下来。
白谨这才清了清嗓子,却不是先问原告,而是看向公堂之上,和林安一起站着的林信。
“堂下何人?因何见了本官却不跪?”
林安已经得了秀才功名,当然不用叩拜。他不想猎户跪拜年龄差不多的白谨,还把猎户给赶到了公堂外面,和众人一起观看。
王石父子是纳头就拜,这没的说。
公堂上唯一该跪而没有跪的,只剩下林信一人。
林信尴尬,却还是躬身道:“学生童生林信,见过大人。”
白谨是听过林安的故事的,更知道林家人是如何欺负林安兄妹,而堂下这个林信,又是如何明知不该为而为之,妄图甩掉林安兄妹这几个包袱,还试图坑害无辜女子的,白谨对林信颇无好感。
“这却是奇了。何时律法规定,童生见官,也可不跪?”
林信面色涨红。
傅师爷适时道:“大人英明。童生见官,自当下跪。且,童生自称,也该是草民二字。”
林信还试图道:“学……草民已经过了府试,只要明年能过了院试,便可得秀才功名。到时便可不跪。学、草民只是……”
白谨一挥手:“你也知道是‘到时便可不跪’,‘到时’才有功名。你现下既无功名,因何不跪?”
林信看向一旁站着的林安。
白谨道:“林秀才可是今年院试的案首,即秀才头名,自然可以不跪。”
林信只道林安恢复了功名,却没想到林安竟是案首!而他自己,比林安年长六岁,大了足足一辈,却是刚刚考过童生,院试压根榜上无名!登时只觉脑中“嗡”的一声,看向林安的目光,越发复杂。
白谨却不管那些,厉声喝道:“还不跪?”
林信只得跪下。
王家父子因白谨这一番行为,还道是县太爷向着他们,忙忙喊冤:“草民有林家的婚书,有林大丫的庚帖,更把嫁妆都抬到林家去了,那林大丫,怎的就不是咱们家的媳妇儿了?那林秀才,凭甚么要告咱们?大人,您定要为草民一家做主!”
说罢就连连叩拜,掷地有声。
“大人!大人!婚书和庚帖都在这!您可要看看呐!”
王阿花在家中连连晕了两次,好不容易醒来,在家里找了婚书庚帖,就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险险赶上开堂。
白谨看了林安一眼,将王阿花放了进来。
王阿花也是纳头就拜,哭号着把婚书和庚帖都递了上去。
白谨嫌这妇人哭得吵闹,厉声说了几句话,才让妇人停下苦恼。
白谨这才看向林安:“林秀才,这婚书庚帖都在,你为何说这桩婚事不做事?可有证据?”
林安道:“户婚律有云,男女婚姻,当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敢问大人,那婚书上,可有媒人?可有父母之命?”
白谨道:“并无。”
王阿花立刻嚎道:“媒人咱们是忘了写了!至于父母之命……林大丫爹娘都死全了,咱们上哪里去问她爹娘的意思?她祖母同意了,她四叔亲自给写的婚书,咋就不作数了?”她一把拉住林信的胳膊,“她四叔,那婚书可是你亲自写的,咱们给的嫁妆也是你亲自点收的,咱们还给了一套文房四宝来着,那不是让你给拿去用了么?咋咋就不作数了?”
林安目光冷冷地看向王阿花和林信。
林信虽有读书人的傲气,但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否则的话,也不会千里迢迢跑过来,跟林安一起上公堂了。
他见王阿花这样攀扯他,再看县太爷和林安“一丘之貉”的模样,登时就明白,他该怎么做了。
“大人!”王阿花能哭嚎,林信也能。
他一抹袖子,便沉声哭诉道:“实在不敢欺瞒大人,那婚书,的确是草民所写。”
王阿花喜道:“你们看!你们看!”
王石父子也是喜上眉梢。
结果就听林信继续道:“只是草民确实被逼无奈之下所写。这月初一,草民家中二哥和三哥都不在家,徒留草民和草民的老父老母,两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嫂嫂,还有几个侄子侄女在家。王石一家,却带了足足十个长工,闯入我家,逼迫我老母将草民侄女大丫在孝期嫁给王石,否则……”
林信痛哭流涕:“草民一介书生,能读能写能文,偏偏打不过王石一家还有他们身后的十个长工。草民有心硬拼,却唯恐伤及老父老母,伤到几个侄子侄女,这才不得已,写下那张假的婚书,让王石一家,不至于对我们一家下毒手。”
王石一家脸都绿了。
他们去的那天,林家老二老三的确不在,他们也带了十个长工是不假。可是,那十个长工可是给他们抬聘礼过去的,根本不是去威胁的,哪里会打杀林家人?
还有那婚书,怎么就是假的了?
白谨也问,婚书怎么就是假的,林信怎么证明自己所说的话?
林信继续哭道:“草民虽被逼迫写下婚书,可是草民心下不舍侄女受苦,嫁给此等品行恶劣之人,便在婚书中,故意没有写下媒人。无媒不成婚,婚书自然不得作数。”林信一顿,又道,“且,老母亦不舍孙女,故而并未给王家真的庚帖。”
事实是,当初写婚书时,林信很是不耐,而王家人和林家其他人,根本没想到媒人这一条,是以就没有写上去;而林大丫的庚帖是假的,则是因着林家人无人记得林大丫出生的具体时辰,这才作了假——他们原本想着,真假又如何?林大丫无人做主,左右都得嫁了,他们有甚么好在意的?
可世事难料,林信也没想到,他会在公堂之上,将这件事反过来用来驳斥这桩婚事。
这下白谨和林安看向林信的目光都变了。
不过,不管真相如何,林信这样配合,让婚书彻底成了被逼迫伪造的婚书,这场官司变得简单起来,二人都未再多做什么。
王家人想要继续闹,偏偏事实就是如此,无媒不得成婚,更何况庚帖都是假的,嫁谁?谁嫁?
婚事自然做不得数。
白谨直接当堂宣布,王石和林大丫的婚书是假,二人无任何干系。
王家如何甘心?
王阿花忍不住喊道:“可是咱们连聘礼都给了啊?那也是假的吗?”
林信继续哭:“聘礼?何来聘礼?你王家就是这么冤枉林家的吗?”
王阿花还欲说些什么,林安终于站了出来,双手把他的状纸奉上。
“草民林安,欲状告王家村王石,逼迫我四叔写下假的婚书,意欲强抢民女,污蔑我家祖母孝期嫁孙女,污蔑我祖父收了莫须有的聘礼……种种罪状,数不胜数,恳请大人查明真相,将这等小人,严加惩治!”
公堂上的几人,还有公堂外看戏的众人,这才发现,这小秀才告的根本不只是婚书造假一件事,还有更严重的强抢民女等等。
婚书造假不是什么大罪状,打上几板子,就能放人了。可是,强抢民女呢?污蔑林家收下“莫须有”的聘礼呢?这两桩才是真正的大事。
后者或许证据不足,但是前者,王石和王阿花,跑去林家大发虎威,强行放话林大丫“活着是王家的人,死了是王家的鬼”的事情却是真真的,当时看到的人有十几个,王阿花回到村子后,又把自己威风的模样到处宣扬了一番,这件事却是做不得假。
因此白谨最后直接判王石“因并未当真强抢,流一年,三十大板,立即执行”。
王阿花欲闹,白谨道:“堂上喧闹,拉下去。”立刻就有衙役把王阿花给赶出去了。
其余人当然不敢再闹。
王石也被拉下去打板子。王石父亲和王阿花妄图扑上去给王石挡板子,却被拉下去。登时一家人哭成一片。
不少人见了,都道是“可怜”。
林安面无表情地看着,心道,这便是可怜了么?如果他们一家当真得逞,当真把大丫抢了过去,无所顾忌的欺负大丫,而自己也因大丫,而不得不受到牵制,听从他们的“吩咐”,那岂不是更加可怜?即便四年后他中了举人,可那时,他当真能把大丫再抢回来么?大丫那时没有孩子还好,可是,王家强抢了大丫,怎么会傻到不让大丫怀孕生子,更好的牵制他们兄妹呢?
王家现下是可怜,可是,他们如果没有那种念头,又岂会落到今日田地?
衙门的衙役也会办事,见周围人指着王石说可怜,就一面赶人,一面喊道:“可怜什么可怜?他是犯人!知道吗?犯人!你要真可怜这犯人,等一年后他流放回来了,就把你妹子你姑娘嫁给他好了!”
众人登时闭嘴。
公堂上,林信这才撑着身子要起身。
林安默默地看着林信。
“四叔,我娘的嫁妆,祖父祖母打算何时归还?还有,大丫二丫和平哥儿的婚事,将来可是我做主了?”
林信强笑道:“什么嫁妆不嫁妆的?你娘那会子连娘家都没有,连那身嫁衣,都还是借来的,哪里有嫁妆?安哥儿你糊涂了。至于婚事,你一个孩子,做的了谁的主儿?”
林安看向白谨,躬身长揖一礼。
林信眉心一跳,就听白谨道:“童生林信,协助王石伪造婚书,虽有难言之隐,但伪造婚书后,你有十日时间可以告知林安,或是鸣冤击鼓,然,童生林信,期间却无所作为,当罚。来人,把林信拖下去,杖责十板,以儆效尤。”
林信脑中一懵,险些栽倒。
作者有话要说:
☆、被诅咒的小秀才
林信懵住了,不意味着县衙的衙役也懵住了。
两名衙役冲着林信龇牙一笑,就把人带去打板子了。
林信被人拖着走了五六步,才反应过来,回头大喊:“安哥儿,你快帮我求情!快啊!”
林安露出一个乖巧无害的笑容,顶着两只小酒窝道:“求情?四叔是让我替四叔贿赂县太爷么?”见林信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模样,苦恼的摇头道,“且不说贿赂之事,一来侄子不会做,二来县太爷不会收,三来侄子身无长物,也贿赂不得任何人。四叔有错,就当罚。还请四叔快快去受罚罢。”
林信不禁道:“你怎么呢?你、你怎么能?难道你就不怕大丫二丫她们的婚事……”他说着就闭上了嘴巴,等着林安不语。
林安笑容不变:“长兄为父。且,祖父祖母已经将我们兄妹分家分出来,早就不算一户。”
林信还要再说,拉着他的衙役已经不耐烦了,直接把林信扛到肩膀上,大步走到外面王石行刑的旁边的长椅,把林信也给绑了上去,然后撸起袖子,就开打。
林信直接被打晕了过去。
王石也被打晕了——不过是在挨了三十棍之后才晕的。
王阿花恨恨的瞪向林安,大声骂道:“呸!你个不要脸的秀才!竟污蔑我们王家!我诅咒你断子绝孙!”
听到的衙役正要劝,就见小秀才身边,站了一个高高壮壮的男人,衙役登时咧嘴笑了。
嘿,可不就是断子绝孙么?那小秀才的未婚夫是男的,俩人难道还能造出个娃娃来?那妇人倒是会骂。
林安也笑了,仰头看一眼猎户,猎户正双目晶亮的看着他。
林安心头一跳,抿了抿唇,把脑袋摆正。
王阿花还在骂,而是那些衙役都不傻,早都看到了县太爷和林秀才的关系不错。于是王阿花越骂,王石挨得板子就越重,王石他爹气得骂王阿花,偏偏王阿花不开窍,就逮住林安骂了,一刻都不肯停。
猎户虽然不满王阿花骂林安,可是,王阿花骂林安骂的都是断子绝孙的话,而王阿花又是妇孺,他不好出手,只能站在那里看着。
等待林信挨完了十板子的打,林安招呼衙役帮忙,把人抬到医馆时,猎户这才大步走到王阿花面前。
王阿花吓了一跳。
倒不是别的,猎户人高马大,身子健壮,一看就是有力气,会打架的。这么一个人,偏偏还带着一股莫名的气势。
猎户往王阿花眼前一站,王阿花还真被吓了一跳,喏喏道:“你、你站这做甚?衙役大爷都在,难道你还要在这里打我这个妇人?”
猎户却不说话,只一双黑沉沉的眸子,盯着王阿花不语。
王阿花被盯得心中害怕,却又不敢表现出来。
那边林安一转头,见猎户不见了,便喊了一声。
猎户这才动了。
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两块厚重的石头,叠在一起,一用力,将两块石头,当着王阿花的面,齐齐折断!
看热闹的人齐齐惊呼,大声叫好。
王阿花吓都吓傻了,歪倒在地。
猎户将其中一块石头往王阿花身上一抛——
“啊——”王阿花大声尖叫,但身上却没有疼痛传来。
等她睁开眼睛,才发现猎户已然走了,而那块砸向她的石头,其实是落在了她身边一步远的地方。根本没有砸到她。
王阿花惊魂甫定,捂着胸口,不知在念叨什么。
林安并不想管林信,可是他们叔侄名分犹在,而且在外人看来,这一次林信的确是来“帮”他们的,因此林安再心不甘、情不愿,还是将林信送到医馆,让大夫给林信上了药,并且买了足够分量的药材,租了辆熟人的马车,把林信放到马车上,送去华安县了。
待处理完了林信的事情,林安不好立刻就去感谢白谨,是以拿着几张卖身契,先去了书坊。
白谨给林安的这处书坊,是一座二层的小楼。一楼是店铺,摆满了各种书籍。林安仔细看了看,这里的书籍除了四书五经外,还有不少志怪、戏本子等等。二楼是书坊的仓库,还带着一个小房间,书坊掌柜的卖身契就在林安手上,掌柜的见状就说,这个小房间,是书坊伙计小米的房间。小米的卖身契也在林安手上。
林安道:“除了柳掌柜和小米,还有一个柳师傅,他在何处?”
柳掌柜笑道:“柳师傅正是家兄,正在后面看着那些请来的伙计印书。”
说罢,就引着林安和秦止往后面走。
林安这才发现,店铺后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后面又是两层小楼。那两层小楼,一楼就是印书的地方,二楼是柳掌柜和柳师傅的住处。
院子里还开了一小块菜地,种了些菜,养了四五只鸡。
柳掌柜见林安看向院子,心中一动,有意试探林安,便笑道:“县太爷仁慈,我和家兄,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这院子……让东家见笑了。”
林安摇了摇头。他早就想好,继续考科举的,因此就算有心想把这书坊做好,也不可能自己跑去做柜台上卖书。如果柳掌柜和柳师傅真的是把这里当家,会账目清晰的把账做好,林安对此完全不会介意。
书坊前面卖书的地方,只有一个掌柜,两个伙计;后面印书的地方,除了柳师傅,还有四五个伙计一起忙活,这还忙活的热火朝天。
林安看得清楚,他们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刻字麻烦,印字麻烦,整理出一本书来也麻烦。
这也是书价高居不下的缘故之一。
柳掌柜的看着温和有礼,谦谦君子,柳师傅却是个彪形大汉,身材壮硕。二人看着一点都不相像。
林安看了一会,见二人待自己很是客气,账目做得极好,柳师傅将印书的事情也安排的很好,便没有说什么。只绕着这书坊前后院又看了几遍,便离开了。
柳掌柜笑道:“这小东家,倒是有些意思。”
柳师傅道:“管他呢?他要是个表里不一的,咱们就赎身走人好了。反正……咱俩这辈子注定没有后代,啥身份都没关系!”
柳掌柜含笑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这小东家在自己的书坊里,挑几本三字经、千字文、几本戏文,还不忘让他记账,待月底算账时好能理好账——这样的小东家,看起来乖乖巧巧,做事客气谨慎,一双眼睛清澈明亮,又岂会是表里不一之人?
林安走出书坊,心中也觉柳掌柜和柳师傅蛮有意思,不过他没有说出来,而是拉着猎户继续巡视他的另一处产业——食肆。
林安的书坊是在城中间,一条专门卖文房四宝的街道上,很是安静。
食肆却是在一条喧哗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林安和秦止没有表明身份,在食肆吃了顿饭,听周围人说,就知晓这家食肆早上会在门前做早点,卖包子、烧饼、豆腐脑、茶叶蛋什么的,是卖给早上进城干活的人吃的;而中午和晚上,做的是普通的稍微有些闲钱的百姓的生意——饭菜味道不错,但也没到美味到极致的那种。但是食肆里请了说书先生,到了饭点,食肆里生意很是不错。
林安既高兴又惋惜。
高兴食肆和书坊不需要他花费太多心思,惋惜他似乎没法子大展拳脚,只能稍微改变一下书坊,让书坊变通一下,既方便读书人,也能为书坊多赚些银子。
至于食肆……林安见了食肆的掌柜和两个签了卖身契的大厨,双方对彼此都很满意。两个大厨厨艺很不错,掌柜的也清楚自己的身份,账目清晰,没有偷奸耍滑,食肆的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上三十两银子,差的时候,一个月也能赚上十八、九两,平均每月能赚上二十几两银子,林安的确是没有改变食肆的必要了。
这些银子看着不算很多,可是以林安的秀才身份来看,如果赚的再多,才会被有心人捣乱。一个每月赚二十几两银子的铺子,反而没人会捣乱。
把书坊和食肆看完,在食肆打包了几份素菜和点心。想到两个妹妹脑袋上光秃秃的模样,林安又跑去首饰铺,给两个妹妹各买了一整套银首饰,又格外挑了四只簪子。
猎户若有所思地看了林安的脑袋一眼,亦悄悄的买了两只簪子——男子戴的簪子。
两人出了首饰铺,这才打道回府。
林安做进马车里,就有些晕乎了,正想着家里有银子了,有地了,他这次又把王家给收拾一通,怕是村子里的人也该意识到,现在的林安,和从前的林安不同,不敢随意欺负。
还有一件事,他该买人了。
猎户对他那么好,小秀才觉得,他不舍得猎户一直给他驾马车。
那就买人罢。
作者有话要说:
☆、搬新家的小秀才
林安在马车上迷迷糊糊睡着后,等再次睁开眼睛,又到了第二天的晌午。
林安:“……”这身子到底什么时候好?每天都睡那么长时间,太浪费了好不好?
穿好衣袍,出门洗漱时,林安就看到林大丫和林二丫都戴上了他昨天买的簪子和耳钉。
林二丫活泼,见林安出来了,还特特跑过来,晃着耳钉和簪子给林安看:“哥,你看,好不好看?”
林安故作一本正经:“哪里好看了?我妹妹长得这样漂亮,再好看的簪子,到了我妹妹头上,也衬得不好看了。”
第4节
恋耽美